逐杨秀

徐景悬着的心落下,在担心受怕的情绪里沉沉睡去。

翌日清晨,百官在上朝途中得到宫里传出的消息,不知何故,杨秀触怒皇帝,从地坛回来,皇帝将他连夜赶出宫。

义阳王父子相互交换了个眼神,散朝以后迅速回府,召集幕僚讨论杨秀被逐之事。

赵王乃皇帝叔父,其子徐畅封义阳王,其孙徐霖得封楚国公。

楚国公和父亲义阳王悄悄邀请亲信从后门入府,屏退左右侍从,秘密谈论昨夜突变。

关上门,亲信们一骨碌将打听到的消息拼凑在一起,勉强有了前因后果。

“听闻圣上是拿宫中失窃做借口罢了他的官,仍觉不解气,补了一脚,让内侍丢到宫门外,任其在冷风里冻着,今晨杨家人得了信儿才过去把他抬回家。”

楚国公倒吸一口凉气,杨秀从前多受恩宠,他祖父,皇帝的亲叔父,都要对他客客气气,而今却落得如此下场,真合了那句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俗语。

感叹之余,楚国公有些不解:“从前御史多次弹劾杨秀,圣上置之不理,如今要治罪,为何不用那些现成的罪状,莫非是借机敲打我们?”

皇帝未必不知太女被诬害,年轻的太女站在她面前,那样朝气蓬勃,出类拔萃,底下的臣属也心思浮动,为了利益联结在一起,向皇帝发起攻击。

这是皇帝与储君之间的亘古难题,帝王的疑心叫她不能赌。

事后处置杨秀,大概也是皇帝感到自己作为帝王的威严被蔑视,过河拆桥罢了。

楚国公担心皇帝知晓他们掺和进储君废立,拿杨秀作为警告。

义阳王表情凝重,没敢掉以轻心,谨慎地摇摇头,“杨秀没有派人来找,大概没有把我们抖搂出去。”

楚国公松了一口气,其实心里还是颤颤,陡然觉得屁股底下的矮凳梆硬,怎么坐都不舒服,索性站起来,踱着步子兀自分析:“抄家灭族之祸,谅他也不敢乱说。他若不说,我们还能暗中接济杨家,真将一船子人都打翻下水,谁也讨不着好。”

义阳王眉头紧锁,本就一张方脸,添上肃色更加吓人,他思索良久,转过脸,面对众人,眼里闪过精光,显然想通其中关节,缓声道:“恐怕圣上是在投饵钓鱼,废太女那边不要再管了,谋害太女的事儿就由着旁人去做吧。”

徐景不知朝臣心中所想,艰难等到散朝,回紫宸殿批阅奏章。

她刚坐下,中书舍人孟春来提一个笼子进来,笼子里头是只翠色鹦鹉,徐景特地交代孟春来寻来的,防止让人误会她总是独坐殿内自言自语,不好解释。

孟春来将鹦鹉放好,快步走到徐景面前禀告道:“陛下,杨秀病逝,杨家人递来折子向陛下请罪。”

徐景诧异地睁大眼睛,“这么快?”

孟春来不知她问的杨秀还是杨家人,稳妥起见,她静静地垂首侍立,只说杨秀的死因:“想是吹了一夜冷风,身子骨受不住,高热烧死了吧。”

至于折子为什么写得快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死了……”徐景闻言怔了怔。

控制她的大宦官张德善横行霸道,为排除异己不择手段,她被高架在皇位上看着熟悉的面容接连消失,生面孔补进来,又离开,司空见惯,她本不该呆愣。

然而昨夜是她亲自下的命令,这个命令出自她向老祖宗所提的建议,这和以往的感觉迥然不同。

从昨夜一直到现在,哪怕是上朝之时,没有一个人质疑杨秀之死,甚至孟春来的语气也是轻描淡写。

先前老祖宗要求她直接赐死杨秀,她的那些彷徨、恐惧在现在看来是那么多余。

原来这就是权力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