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都是单位里分配的,刚开始两夫妻带几个孩子,家里十来平的房子还算能够凑合着过,到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又各自成了家这房子就成了一件非常愁人的事。
周家房子也不大总共也就十二平,当中加了一个隔墙分作了两间,因是三楼还开了一个小阁楼。这样在当时已经算是不错了,平时,两个老的住在前面的大间,杨妈夫妻带着孩子住后面的不足五平的小间,现在大舅一家子到来,这住宿就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自然,看官们是不是又要说一句,那怎么不去住宾馆。八零年的上海,虽然早有了国际饭店和平饭店这样的老字号大宾馆,但像现在随处可见的连锁宾馆是没有的,那会儿类似宾馆的地方也不叫宾馆,那会儿叫招待所,但就算是招待所也不是人人住得起的。
阁楼很小平时放的都是杂物,虽然周大舅早早打了电报来说要回,一时半会儿也收拾不出相样的住处。
是以,杨爸不得不临时住到了厂里,杨妈把屋子让了出来给大舅一家住,她和杨佳搬到了前面,到晚上,从床底抽出几块长长的门板,架到椅子上再铺一层被褥就当是床。
钱爸知道周家困难可如今他有妻有女,也似当初光棍一条,只能有心无力地看着了。
杨佳没法睡自己的床,小声问妈妈为什么屋子没了,杨妈捏捏她的小脸,“大舅才从外地回来,你舅妈哥哥都要找地方睡,他们是客人所以要把好的屋子让给他们睡。”
杨佳点点头她虽小但客人来了要好好招待这个道理多少还是懂点的,再说了大舅、舅妈、还有哥哥看着都是很好的,小孩子不懂那么多她并不晓得,这次大舅回来是因为得了政策改变的消息回来打前梢,盘算着带着一家子从外地迁回来的,她也不知道这个家的客人并不是大舅而是她们。
大舅一家子在上海只待了半个月,虽然杨佳觉得他们的到来给自己带了些许不便,但总的来说她还是高兴的,特别是有了一个厉害的哥哥,也不晓得他用了什么法子,后来又治了杨锐一回,那次杨锐没敢告状。
杨佳乐呵呵的也不在意天天睡门板,她倒希望哥哥能够一直在上海,不要回外地才好。是以,在得知哥哥一家子要走,她跟着妈妈送到了老北站时,她拉着哥哥的手哭得很是伤心,嘴里反反复复:“哥哥,你要回来呀,你快点回来呀。”惹得周阳那么大个男孩子偷着抹了眼泪。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