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是个妈宝女?

现在她心里对大概的人物关系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李家她迟早是要离开的,莫家肯定会成为对手,姜家……嗯,姜家不是已经没了嘛。

唯一能成为助力的,大概就是原身娘家赵家了。

当年放任妹妹嫁给李瑞山这个老男人,赵家大哥其实还是挺内疚的。是以这么多年来他都加倍的想要对妹妹好,只可惜原身一直不想麻烦任何人,什么也没对家里说过。

赵家大哥便也只能不时送人送钱过来。

如果赵家没完,赵家大哥没死,原身也不至于被人那么陷害,下场凄凉。

赵家肯定是要保住的。

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些和自己有关的人物关系,邵时青又想到了岐城之外更大的世界。

这本小说的大背景是民国,虽然是架空民国,但相似之处依然很多。那些古诗词更是和邵时青原本的世界没多大区别。

民国,说真的,邵时青本人不喜欢这个时代。

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时代。

老百姓经历着生离死别,苦不堪言。

无数的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邵时青从不觉得自己是个热血的人,可既然都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夏国人,她总该,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

“妈!妈我回来了!”

李熙婉人还没到声先至。她一走进邵时青的房间就发现书桌上放着一沓报刊。

“妈,你是在看报纸吗?”

“嗯,这些报刊很有意义。尤其是路先生的文章,对封建礼教毒瘤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发人深思啊。”

邵时青是真的挺喜欢路先生的文章,将那个吃人的旧社会描写太过生动了,即使是她看的时候都感觉到了震撼。

邵时青将桌上放着的报刊递到了李熙婉手中,继续说着:“熙婉,你也知道,虽然现在岐城勉强还算太平,但外面早就不平静了。我总觉得……”

邵时青的话没说完,李熙婉却懂了她的未尽之意。接过邵时青递过来的报纸刊物,她一份一份翻看着——

《新时代》、《晚报》、《民国周刊》、《时事点评》等等,这些报刊,全都在提出一些新思想,新文化。他们用文字,在唤醒国人。

这让李熙婉忍不住想起了自己那段留学时光。

留学生中并不是都像李熙婉这样有钱人家的孩子,也有一些留学生积极出外留学是为了寻求强国救国之路。他们勤工俭学,学习洋人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渴望着有朝一日报效祖国。

李熙婉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妈妈,虽然我留学时间不长,但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夏国目前先进技术装备落后的困境。”

绝大多数时候,李熙婉都是不愿意想这些的。

她当初留学,也曾想开拓视野,学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也曾因为那些洋人看不起夏国人和那帮洋鬼子打架。

可是……

因为父亲重病,她选择了回家帮父亲打理生意。

她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她就没办法再跟她那些热血同学,有志青年一样了。

不是没有落寞遗憾,但李熙婉始终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她最在乎的,还是她的爸爸妈妈,她的家。

至于国,那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