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纳里的胃口都好了不少。
生论派,是一门非常考验观察力和耐心的专业,要求听起来像明论派,但其实只是两者的共通之处。
无论是生论派还是明论派,前期都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后期处理则做了区别,生论派更加注重整理与分类,明论派则考验计算与测绘。
像一棵树上分出的两根枝桠,枝桠的起点相同,但终点不同。
好在两人都很擅长前期积累。
午后,两人背上各自的背包,沿着昨晚上山的路往上爬,但凡遇到有合适的动植物,提纳里都会压低脚步声、用手势示意莱依拉停下,自己握着纸笔悄然接近,然后飞速记录下想要的东西。
他的记录比莱依拉更加灵活,莱依拉的难点在于星空的广泛、星星数目的繁多、星象运动的轨迹,一个不慎就会忽略原来的观察目标;而提纳里的难点在于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动物的可动性,任何不经意的小动作,都有可能惊扰原先的观察对象,而一旦观察对象飞开,再想找到原来那只就难了。
所以在做记录的时候,莱依拉要的是快和准,期间并不要求一定要安静,甚至只要精神专注,嘈杂的氛围也不会影响效率——但是这个技能非常难,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贤者,也会被外界的声音干扰——提纳里要的则是安静,不会干扰到对方的安静,此外同样要求迅速和准确,对比莱依拉更多用星图、轨迹辅助记录下星星的模样,提纳里更多用标志性的部位记录下动植物的模样。
这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懵懂的时候总是容易手忙脚乱,观察整理的东西多了,就冥冥之中形成一种规律。生物分类本就有规律存在,只要掌握好这个分类,就可以高效便捷地分辨种类,再记录的时候就少了些慌乱。
可以用关键性的词语代替某些反复的描绘说明,比方说用“蜘蛛”代替原先详细的有口器、有颚叶,多节足、无脊椎、节肢动物等等描述。
莱依拉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害怕自己一个稍微大点的声音就把那只停在花朵叶子上的昆虫吓走。
提纳里则是凝神沉气,用柔软的笔触画出特征的相貌。
他用的笔跟莱依拉略有不同,莱依拉用的是铅笔,很普通那种,教令院学生都会用,方便之后进行调整修饰,而且不用担心渗墨水的问题;
提纳里用的却是定制版的,依靠桑歌玛哈巴依老爷的人脉,定期拿货,价格是平常铅笔的两倍,颜色比一般的铅笔要深,哪怕是很轻微的描绘,都可以留下清晰的印记。
他的画画速度也很快,纵使因为声音放轻了动作,也依旧几笔勾出了关键模样,然后是边上做的笔记,他跟莱依拉一样有自己习惯用的符号标点,可以更快地做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