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明仔细翻了一会儿,回道:“有一个叫潘又安的,十二岁,现是咱们府上外头的小厮,不知道合不合哥儿的意,他舅舅和舅母在老爷太太的院子里当差,还有一个舅母是大太太陪房王保善家的女儿,还有一个姑舅表姐,也就是王保善家的外孙女,叫司棋的,现在二姑娘处当差。”
贾荞转头问贾琏和凤姐儿:“父亲母亲觉得如何?”
凤姐儿笑道:“这一个一头牵了三处,处处都不远不近,年纪又合适,我看很可以。”
贾琏也点了头,道:“这就有了四个了,还有呢?”
贾荞笑回道:“前头,周瑞家的为她女婿官司请托母亲的事儿,母亲没直接办了,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只怕她心里记恨,不如挑一个周瑞家的亲戚?”
这话听得凤姐儿心里不爽利,当即横眉道:“我还怕了她一个下人奴才不成?”
贾荞笑道:“母亲自然不怕,只是也没必要得罪不是?到底是太太的陪房,常言道:‘打狗也要看主人’。”
凤姐儿心气稍平,又笑道:“也不知你这么个小人儿,哪里去学这么多俗语来。”
彩明见状,这才回说:“周瑞家的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嫁人出府了,儿子叫周盛,现今十一岁,也是在外头跑腿听使唤的,还有一个干儿子叫何三的,十二岁,还在家闲着。”
贾荞又问贾琏和凤姐儿:“父亲母亲的意思?”
凤姐儿道:“依我看,就要周盛,这干儿子哪里敌得过亲儿子。”
贾琏点头。
这就定了五个了,贾荞道:“还有一个不如先空着,儿子在外头走得多了,再看着慢慢挑好的来。”
凤姐儿如今对他很放心,笑着道:“也行。”
贾荞又道:“还有一件事,儿子常要往外走,想要两个贴身的丫鬟,掌管衣裳配饰,伺候笔墨纸砚,不好再混着母亲的用。”
凤姐儿笑道:“我正要和你说呢,你宝叔那里只大丫头就有八哥,昨儿撵了个茜雪,也还有七个,照例你也是该配上两个贴身丫头的。”
又问:“你心里有主意了没有?”
贾荞笑道:“一个就是母亲方才说的茜雪,我昨儿问了,倒真没犯什么大错,只是将宝叔留的枫露茶,给宝叔的奶嬷嬷李奶奶喝了去,母亲也知道,一来这奶嬷嬷,宝叔自个儿也敬重着,二来宝叔从来不把这些个吃的喝的,就是金银宝贝也不放在心上,谁能想到这回就。”
“再者,宝叔屋子里的丫头,要么是老祖宗和太太赏的,要么是下头挑的顶聪明伶俐的去,规矩见识都是现成的,也省得调教了。”
前头还好,后一句,又听得贾琏和凤姐儿心里微刺。
怎么满府里的好的都要先送到宝玉那里去,他们这儿倒要捡人家剩下不要的了。
贾荞又笑道:“三来,那边撵了出去,咱们这头要回来,这样的恩情,也不怕那丫头不念着。”
这倒很是。
那丫头原先在宝玉那里伺候,和各处的丫鬟婆子都相熟……
凤姐儿想了想,笑着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