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这个计划的明显是余曜。
他居然主动把自己置于不利地位,为的就只是争取更快的攀岩速度?!
这样大胆的举动,一下就征服了不少热爱刺激和挑战的攀岩爱好者们的心。
【我突然觉得我之前的话对一个勇敢无畏的十七岁少年太苛刻了】
【在点进来直播之前,我根本不敢想象!这个小孩居然敢在第一次上诺斯线时就徒手三段线路,还上了行进间保护】
【他甚至都不是在容易的前半段,而是在魔鬼般的后半段才上得行进间保护!】
是啊,魔鬼般的后半段。
观众们光是看着第十六段线路时密密麻麻的二十多个人工挂片,就知道这个大光墙曾经吓退过多少攀岩者。
光溜溜的,宛如玻璃般的墙体,怎么看都找不到合适的攀登路线。
若不然,人类也不会破坏山体的完整性,一口气打上这么多个挂片强行通过,并将这个路段命名为bolt□□,挂片梯。
这一点,即使是余曜也无能为力。
除非他使用绳梯和快挂,全程依靠器械的助力通过,可那样就不叫自由攀登了。
余曜也没有非要头铁去爬大光墙的意思。
他是很擅长攀岩,但绝不是脑子秀逗了,有这个闲工夫,在客栈里随便找一面墙去爬,不比这个挂片梯墙要来得难度更高。
只不过不从挂片梯走,就只能尝试一旁的狭小夹缝了。
很细的一条夹缝,只能容纳除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
却是少年在玻璃般光溜溜的墙体上唯一的支撑点。
“这绝对是一条五星难度路线!”
老迈尔斯摇头感慨,“如果使用挂片的话,会非常容易,但余有他自己的坚持,我们应该尊重他。”
是的,尊重。
看着屏幕里,正在用手交替反向插入岩缝,极其艰难地一点点钉在岩壁上前进,破天荒龟速的紧绷背影,真的很难不让人心中动容。
【我敢打赌,余从挂片梯下来,手指一定全部破皮】
【也不知道他带消毒药膏没有,不过要擦镁粉的话,药膏也没用吧】
【希望他还能坚持到摆荡之王】
攀岩爱好者们已经开始发自内心地关心起这个在直播前还被他们嗤之以鼻的华国少年。
只可惜他们的关心并不能化为实质性的保护。
余曜只感觉手指从关节到指腹都是一阵阵火辣辣的疼。
有一种硬生生被磨掉一层皮的感觉。
但也还好,少年在终于结束第十六段挂片梯,登顶靴子薄片时,终于有空闲时间看了看自己发红破皮的手背。
指腹倒是问题不大,没破皮,就是还有点疼。
那就还能继续。
余曜把自己固定在靴子薄片的顶端休息片刻。
因为视角原因,他看不见艾莫斯的位置,但从腰间紧绷的绳索来看,对方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攀爬。
那就可以了。
自己必须加快速度才行。
余曜只休息了大约五分钟,等气喘匀了,就开始准备下攀。
是的,作为摆荡之王,第十七段路线又是一个不上反下的线路。
但这并不意味着容易。
华国人都知道一句老话,上山容易下山难。
在普通的山上都是如此,更何况这种近乎直上直下的90度峭壁。
余曜下攀的动作比刚刚上靴子片都慢。
但攀岩爱好者们纷纷表示理解。
【在没有保护站的情况下向下攀爬,就等于没有了后退保障】
【加油!余!慢一点就慢一点,安全最重要!】
余
曜也觉得安全最重要。
因为他此时所在的位置,如果摔倒了,艾莫斯很有可能就会被自己拖累摔倒。
他的肩膀上担负的是两人的性命攸关,再没有比这更沉甸甸的责任。
少年一边放下脚尖,一边尝试着在岩壁上立定。
他的动作很小心,却并不局促。
踮起脚尖又落下的动作,从容得就像是已经预知到了岩壁上有哪些可供支撑的脚点。
【笑死,如果不是小鱼刚刚打滑了一下又换位置,我真要信了他的邪】
有网友在直播间调侃道。
这条弹幕如实得被翻译成了通用语,就变成了“ireallyfellforhim.”
意思是,“我真的爱上他了。”
老迈尔斯当即就乐呵呵地拍了手,“我也很爱他们!”
他望着酋长岩上,正在艰难地挪向摆荡开始之处的余曜,又望着一改暴躁,稳稳当当地循着同伴步伐前进的艾莫斯,只觉得再没有那一刻比现在,更为这两个孩子骄傲。
不过讲解的看点还是在余身上。
老迈尔斯不舍地将视线从儿子身上挪开,语气重新兴奋起来,“马上就要开始摆荡了,我们的余会选择从哪里开始呢?”
当然是从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开始。
余曜并不是无备而来。
早在来酋长岩之前,他就已经把自己想要尝试的三条线路全部印刻进了脑海。
路书、实地照片、过往前辈的攀爬视频,纪录片,攀爬笔记……凡是能找到的,少年都逐一反复观看过,也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推演过,自己该如何用怎样的姿势奔跑摆荡。
虽然没有实地验证过,但是,少年眼里已经浮现出志在必得的光。
必须一次成功。
余曜已经下攀到和崖壁上第二个挂片等高的位置,这是他从许多条线索中,归纳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只有一次机会。
少年微微抿紧了唇,抓握住摆荡位置边缘的手指也蜷缩用力起来。
就是现在!
余曜深吸一口气,纵身就跳向了下一个摆荡点。
他在半空中尽可能控制住自己摆荡的姿态,将幅度降低至压力最小的频次。
几乎没有多少摇摆,就将自己成功挂在了下一个位置。
一切发生在电光石火间。
观众们只觉得上一秒才看见少年松开了手,下一秒,他就像最优雅矫健的猎豹般抓住了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没有一丁点儿多余的动作。
甚至都让人没来得及完成吐纳出一次呼吸。
“漂亮!”
老迈尔斯很潇洒地吹了一声牛仔味十足的口哨。
但更漂亮的还在后面。
摆荡之王之所以叫摆荡之王,就是因为这段线路上有一连数次对位置、距离、力度要求苛刻无比的奔跑摆荡。
哪怕
抓握的位置只错了不到五厘米,下一次的摆荡都可能会失手脱离。
这对挑战者的动态跳跃能力要求到了堪称变态的地步。
可偏偏,因为早期身高的桎梏,余曜最擅长的就是动态跳跃。
长年累月的运动员生涯,虚拟空间动辄一月的封闭式训练,常人费尽心思才能维持的平衡和精准,在他眼里,不过是心随意动,身随心动而已。
他只需要确定好自己的落脚点。
从肩膀到指尖,从腰肢到膝盖,每一寸肌肉骨骼就会自发调整成最佳完成目标的发力力度。
就像现在这样。
余曜抓住了倒数第二次摆荡的位置。
少年心知肚明,自己必须在下一次摆荡时,抓住摆荡之王路线上最末端,那个狭小的裂缝,并将自己稳定在崖壁上。
毫无疑问,这是个听上去就很让人头秃的方案。
摆荡之所以能成行,就在于运动员全身悬空的同时,双手能够抓握住岩点,悬挂起全身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