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对了,还有与保甲制相表里的里甲制,完全因袭明代,是专管赋役的基层组织。】

东方辰语气轻快,满含自豪与崇拜,【将地方监察制度连带中央梳理了一遍,我最大的感受是始皇牛掰!百代都行秦政法,可不是说说而已哦】

[不愧是我祖龙!]

[政哥牛掰!]

[那个男人太赞了!]

[wuli政哥!]

[我为祖龙打call!]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心情复杂,他的大秦没了,但千年以后的人还记得大秦,还在使用大秦的制度法规,也许是一件好事吧。

嬴政忽然笑了一声,可是现在大秦还在,他还在,未来如何还不确定。

汉,前198年(高祖9年)。

刘邦难得地正襟危坐,他举起酒杯默默敬始皇。

“大丈夫当如是。”他一直不曾忘记在沛县的那一天。

汉,前130年(元光五年)。

刘彻轻哼一声,他也很厉害的好吗?后世怎么只夸嬴政不夸他呢?

记仇的刘彻还在膈应那个猪猪和发猪瘟,凭什么始皇帝就是那么好听的祖龙。

唐,636年(贞观十年)。

李世民揉了揉额头,后世竟如此尊崇始皇帝吗?明明始皇帝和隋炀帝一样既骄且逸[1],后世似乎只看到始皇帝的优点。

不消一会儿,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他又何尝不是只看到始皇帝的缺点了呢。

百代都行秦政法,郡县制、皇帝制……始皇帝为他们留下了太多东西。

宋,970年(开宝三年)。

赵匡胤是个行动派,当即下了一道诏书将嬴政的陵墓待遇[2]从三等提到了一等,顺便把刘彻的也提到了提。

祖龙、猪猪[3]、二凤,这三位都是后世喜爱的帝王,民间风向必然受到天幕的影响发生变化,那么朝廷对他们的待遇相应也要改变。

赵匡胤不由苦笑,秦皇汉武唐宗,他们哪一个不是武德充沛,他们大宋倒是文人多,天幕却评价“文人坏事”“又怂又宋”“三冗两积”,之后该怎么做才好?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