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碗,又确定了玻璃笔的制作,云舒开开心心告辞回了住处,留下干瞪眼的余达和庞农,以及看着碗发呆的萧谨行。
余达忍了忍,问道:“殿下今日过来,就是特地给将军送碗表示感谢地?”
庞农大着嗓门,理所当然道:“自然,不然还能干什么。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用上这样的碗?”
说着,他就想伸手去摸萧谨行的碗,却被萧谨行一巴掌拍开。
“我去洗碗。”
打完手的萧谨行直接起身,拿着他的翠绿碗走了。
庞农揉着红成一片的手面,满是疑惑地问余达:“将军何时这般小气了?看都不让看,摸都不让摸。”
余达白他一眼,“殿下给将军的东西,你少碰。”说着舀了一碗已经放凉的汤,一口气喝完。
“嗯,确实一点都不甜。”
余达喝完也走了,临走之前还吩咐庞农,“最后一个人收拾碗筷。”
庞农愣愣地看着余达的背影,不明白今日这是怎么了。
随后他起身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嘀咕,“不过话说回来,将军那只碗是真好看,殿下手可真巧。”
云舒回到书房,展开纸张,画了一支玻璃羊毫的图纸,让人送去玻璃坊交给杜乔。
几日之后,丁嘉禾来向云舒汇报西州学院招生情况。
“其中,小学部招到学生,共五百一十八人,中学部,仅二十人。”
“这么少?”
云舒皱眉,他预料到学生数量不多,但也没想到会这般少。
“西州五至十二岁的少年这么少吗?”
丁嘉禾翻开册子,查看统计的招生信息,回道:“其实这五百多人中,主要还是五至八岁的幼童,八岁以上只有五十多人。”
八岁以上的孩子,不可能这么少。
云舒问道:“八岁以上的,为什么不愿意来上课?”
丁嘉禾合上册子,表情有点尴尬,“小人特地走访了几家,问了一下情况。都说是孩子在家能帮着干点活,不想浪费时间去上学。”
云舒没料到,免费上学他们都不愿意,宁愿让小孩在家干农活。但是八九岁的孩子能干多少活呀?
云舒见丁嘉禾似是还有话要说,于是问道:“你一次说完,不用遮遮掩掩的。”
见云舒这般说,丁嘉禾才鼓足勇气将话说完。
“殿下您此举是为百姓谋福祉,免了他们的束脩。但是除了束脩之外,往后数年的书本、笔墨纸砚都是很大一笔钱。他们不觉得自家的孩子,能读出什么名堂,于是就……”
丁嘉禾的声音越说越低。
他既觉得免费入学是天大的恩德,百姓们应该赶紧将孩子送到学堂,同时又能理解大家的行为,对这样的事感到无奈。
云舒了然。
说白了,还是读书的沉没成本太高。
靠读书出人头地的,都是
千万里挑一。是开口问道:“说说看,读到哪里了?”
余子安张口就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云舒点头,“还行。才开始读?”
余子安嘿嘿一笑,“不敢瞒殿下,昨日刚读。”
云舒倒没想到他这般实诚。
丁嘉禾在一旁赶紧补充道:“这是余达余副将的长子。”
余子安见身份被丁嘉禾说破,冲着云舒呵呵笑,“父亲想让我读书,但我之前觉得当兵没什么不好的,就一直不肯学。但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既然殿下您说读书好,那我就来读书,万一我真的是块读书的料呢。”
迷之自信,连云舒都沉默了。
西州军几万人戍边,朝廷允许家属随行,所以西州城内的军属并不少,余达一家正是如此。
余达本就是军户,少时识得些字,参军之后也肯下功夫,后来跟着萧谨行,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位置,各种艰辛不足言表。
所以,他更想要自己的孩子,换一条路走。
只是一开始余子安并不愿意读书,他想要像萧将军一般骁勇善战。这才有他带着十多名少年在广场练武的事。
云舒不禁感叹,这孩子倒是与余达相去甚远,也不知道平日里是不是与庞农混得比较多。
不管如何,愿意读书,就是好事。
接着,云舒将目光看向了另外一位。
梁方顿时紧张了起来,也不用云舒提问,立即仰着头道:“禀殿下,我还没正式开始读经书,只识得些字。”
他与余子安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西州人。他的爷爷因为识得一些字,曾在突勒人的手下做过事,日子过得算是比普通人家稍微好一点。
正因如此,他家里人才更明白,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虽然之前他跟余子安抢地盘学武,但那也只是因为当初的最高长官是萧将军,萧将军是武将,那他学武,才可能走萧将军那边的路子。
但是现在,明显殿下这边的路更好走一点。
云舒不知道这些人心里的小九九,即使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他并不介意大家有自己的想法。
梁方说完后,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说了自己的情况。大多数是只识得几个字,是余子安或者梁方的兄弟,跟着大哥一起来学院的。
“反正家里也管不住我们,我们愿意学什么都可以。”
丁嘉禾之前只记录了每家的家庭情况,没料到他们居然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