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经筒在姚冬手里不停旋转,黄铜顶端还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将床帐里的气氛一下拉到了5000米海拔以上的地区,山高云低,使人安静。
萧行看不懂那些花纹,只能看出一个小铃铛似的坠子一圈一圈绕着旋转。
“这下面,是贝壳,很漂亮的。”姚冬继续转,藏族人都有转经筒,这就是他们的精神信仰。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离手,时时刻刻地转起来,每转一次都是念经祈福。在国道上也能遇到许多转经的人,虔诚无比。
萧行的思路也跟着转经筒一圈圈打转,快要拧成一个麻团。这东西对藏族人很重要,姚冬现在要把它给自己用?
“上大学,我就带着,带着它,晚上放在,枕边,踏实的。”姚冬倾心推荐,“这是宝物,当着它,人不撒谎。”
小筒子转啊转的,萧行的注意力不知不觉被它吸收。它上方是金色,下面果然有一块白色的贝壳,看着崭新,可手柄却有握旧的痕迹,可见它是被主人用心保存起来的东西,尽管常常使用却没有划痕。
“你真要把它给我?”萧行暂时没有去拿,事实上他早就见过类似的,一直没忘。
高考之后他去那边找姚冬,路上见过许许多多的人拿着这个,当时萧行就想,姚冬会不会也有这么一个。虽然他们视频时从未见过他拿出来,但他应该会有。
“不是给,借你,借你用用,你要还。”姚冬可没有把转经筒送人的习惯,阿哥阿姐也说过,这东西要自己保存好,千万不能丢。
结果大萧一动不动,仿佛一座石雕。
“你是不是,没见过?来,我教你用。”姚冬把转经筒的把手那端递给他,“小时候,我就转,跟着阿哥,去拿牛粪。”
“我见过这个,你是不是忘了我去过你老家?”萧行的手虽然碰到了,但是没有丝毫要接的意图。
姚冬动作一滞,糟糕,一不小心翻出黑历史。高考之后他们约好见面,结果就发生了不可挽回的事。
“你们那边的人都喜欢拿这个转,我见过很多。”萧行的语气忽然变了,话里话外都剔除了调侃,变成了想要追究责任的那一方似的,“路边还有很多比这个大的,我当时高原反应,看他们手里转这个就头晕。”
姚冬哑口无言,床帘制造出的封闭空间刚才还是他的舒适区,现在成了他的作死区。完了,大萧现在已经手握转经筒了,他不会一棒子给自己敲晕过去吧?
“那你,高原反应,什么啊?”但姚冬还是小声问,问出一句迟了三个月的话。
萧行眼皮子一耷:“我没什么反应,就是满书包都是薯片渣子。”
这句话对姚冬的杀伤力不亚于一棒子,甚至他希望大萧赶紧抽他,把他抽成陀螺都可以。自己喜欢吃薯片,大萧是省吃俭用带了一堆零食来的,但是自己忘了提醒他,封闭的袋装物品到了高原会炸。
因为空气稀薄,袋子里的气压不变可外面的气压变低许多,密封的物体会开始
膨胀。大萧一定是给自己带了好多好多薯片,最后全部炸成了渣。1500的人都知道整个赛程多么枯燥无味,一次又一次地转身再出发,耳边只有水声,和跑1500米的孤单感不是一个等级。
“咦?姚冬他也上200蝶?”葛嘉木发现了姚冬的名字,“一个50,一个200,他行吗?”
“他觉得他行他就上。”萧行说,今天姚冬没来找,难得耳根子清静些,但总是无缘无故地想起碎了一地的薯片渣。他赶紧晃晃脑袋,将这鬼迷日眼的画面感晃荡出去,随后便听到了罗锐教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