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入梦了。
这一次甚至不需要他松懈心神,趁他睡着拽他入梦劫。
甚至不是阴气极盛的夜晚,而是阳光倾洒,碧草如茵的晴日。
暖风和煦,春日明媚,才更显诡谲。
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整个人像玉雕石砌的,只是眼眸一瞬空洞,魂魄便被拽进另一个空间,只留下一具躯壳。
他失了眸魂的那只眼,浮现出一张年轻的面庞,朝着愕然当场的九方遇诡异一笑,身影渐渐淡去。
那张脸面目扭曲,笑得阴鸷诡谲,偏偏是一副好相貌,眉目清秀俊俏,一双杏眼生得单纯惹怜,偏偏藏了阴狠毒辣。
像是用最干净单纯的身躯,容纳进世间所有卑劣丑恶。
怎么看都觉得诡异。
九方遇近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到的那个人过分熟悉。
虽说,他早就开始怀疑什么了。
但亲眼看见,还是震愕非常。
和怀渊天尊,近乎一模一样。
那少年的模样很是年轻,眸中都是炽烈浓郁的爱恨,不像怀渊天尊,眼底全无情绪,早已摒弃一切俗欲,即便他看起来不过人间男子三十余岁的模样,却总让人禁不住将他当作须发皆白的长者。
唯一的不同,大约是,少年眉尾有一枚细小的黑痣,是怀渊天尊不曾有过的。
奚玄卿说,梦中是劫,他还未出涅槃劫,劫中世界里有个东西,想吞吃他的神魂,占据他的无垢灵体。
为了保住涅槃劫阵烛不熄,奚玄卿剜去一只眼魂,投入烛火中当作燃料烧了,不同于肉身,魂魄没了,就再也无法恢复。
奚玄卿彻底失去那只眼睛。
如今,这东西出现在他那只失了魂的盲目中,瞧起来,应是已占据他的一只眼。
那个东西会是怀渊天尊吗?
他的师尊,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九方遇回想起丹穴山的事。
奚玄卿第一次入涅槃劫,他前脚刚走,怀渊天尊后脚便跟了进来。
九方遇诘问过他这位师尊,问过他很多埋藏在心底的困惑。
为什么一定要奚玄卿修炼无垢灵体?
为何要收他们为徒?
为何告诉奚玄卿,他的使命是在下一个鸿濛劫来临时,让他以身殉道,以女娲石身修补天漏?
可明明每一个鸿濛劫都不曾有天漏之劫。
这究竟是怀渊天尊窥探到的天道秘密,还是自己杜撰出来的预言?
他困惑太多,心底发寒。
他是息壤,奚玄卿是女娲石。
从某种意义来说,他拥有的是可以不断复制的身躯,哪怕被毁得只剩一点点尘埃,经历漫长时光后,他都可以死而复生。
但那样死去,再活过来的就不是九方遇了,是另一个重新开始的息壤。
他会死,但身躯永存。
而女娲石呢?
女娲石本就无心,最适合修无垢灵体。
但这个世界的规则总是喜欢捉弄人。
若想修得无垢灵体,需要断情绝爱,摒弃一切贪嗔痴念。
偏偏原本无心的人又无法渡劫成功,遑论修炼无垢灵体。
他必须从一颗没心的石头开始,得到一颗心,去凡尘经历七情六欲八苦难,再活生生将那些得到的东西剥离出去,剜肉剔骨一般。
从某种意义而言,无论是息壤,还是女娲石,重要的似乎都是……身躯本身。
怀渊天尊教导他们多年,在乎的也从来都是修为和灵体。
将他教成攻无不克的战神。
将奚玄卿教成没有感情,只有无垢灵体躯壳的傀儡般。
九方遇越想心底越寒,恐惧如蚁,绵绵密密攀上骨骼,啃食血肉。
他只觉得相处了万年的师尊,竟是如此陌生可怖。
当时,怀渊天尊并不打算回答他。
面对质疑诘问,并不在意,也不解释。
面对这个徒弟满脸的痛苦伤心,也只淡淡瞥一眼,从未在意过。
九方遇都习惯了。
怀渊天尊只收了两个徒弟。
偏偏对他从来只教导神术,不关心其他,至多问一句修炼到几重境了?
面对奚玄卿,却百般耐心,不但亲自教其神术,还关怀备至地询问每一次突破境界时的心境变化,大到渡劫,小到衣食住行,无一不亲自过问,受伤磕碰了,也是心疼得不得了,甚至耗费巨大精力去炼制祛除一切疤痕的膏药,给奚玄卿用。
那个时候,九方遇只能默默站在角落看着,羡慕妒忌得很。
自己浑身的伤,一个人叼着纱布包扎,无人过问。
而奚玄卿,却被师尊紧张地捧着伤口看,小心翼翼涂抹伤药。
师尊甚至说:“那般凶险,你去做什么?有什么事不能让你师弟去做的?”
九方遇咬牙,他恨死了奚玄卿。
他像是一个从小就不被宠爱的孩子,野生野长,无论如何讨好师尊,都不会得到更多的注目。
师尊只在乎奚玄卿,不在乎他。
只要他没伤重致死,就不会有人管他。
再后来,九方遇去凡尘境走过一趟,见了不少俗世爱恨。
再回来看到这对师徒如此亲昵时,冒出一个荒谬的念头——师尊该不会是对奚玄卿有那个意思吧?
这个误会持续了许久。
直到他亲眼看见奚玄卿历劫成功,归来当日,师尊漠然着一张脸,亲手为奚玄卿唤醒无垢灵体,拔除一切情丝爱憎。
从头到尾,没有一丝憾恨。
甚至……有些期待和兴奋……
师尊一贯古井无波的眼,头一次这般激动。
九方遇终于想明白了。
师尊也不爱奚玄卿,他只是仔细他的皮肉,关心他的身躯。
师尊要的不是徒弟
,而是一个修为高深,拥有近乎不死身躯的利刃,以及……一个摒除所有杂念,干净纯粹的女娲石躯壳。
花了万年时间慢慢培养,慢慢布局。
他到底想要什么?
怀渊天尊从前不对他说话,如今也一样,他看九方遇的眼神不是看一个人,而是看一样物品。
他踱了两步,只是看着涅槃劫阵照常转动起来,又瞥了眼凤凰壁画。
淡淡道:“你既然自愿留下助他,那便尽力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