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三更)

在和坂柳合流后,a班的一切局势都变得明朗起来,接下来的事情是如此顺理成章,甚至无需赤司过多操心。

毕竟,班中本身就有类似“坂柳为了顾全葛城脸面、所以站出来说话”的传闻,若是没有坂柳亲自澄清,这个传闻说不定还会更加轰轰烈烈一些。

而“澄清”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当时的坂柳为了通过桥本逼迫赤司现身,不得不做下的举动。如今两人既然选择结盟,将这段经历弱化也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不如这么描述,当时的坂柳选择将这份光荣漏出一点给葛城品尝,如今,得到赤司的帮助,将它重新拾起也并非异常困难。

而在这方面上,桥本的执行力至关重要。

这件事在本质上并不困难,但到底是“辅佐”坂柳,掌握好度的关键性非同一般。

赤司在确认桥本能够领会自己的意思后,就将选择权完全放任给他,确保桥本能完整地表现出自身的能力。

与此同时,赤司自己远离事态的中心,冷眼旁观对方的举措。可是说,这是一场二人都心照不宣的考验。

当然,桥本最后的表现也没有让他失望。

两天后的早晨,赤司照常来到教室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平时在班级里还算默默无闻的少年憋得满脸通红,努力挺直脊背,直挺挺地站在葛城身旁。

而在他对面的葛城面无表情,一动不动地坐在课桌后的椅子上。

这个场面看上去很有些吊诡,但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少年明显失去了对氛围的判断力,当然,也可能是现在的他完全不在意。

等到少年声音颤抖,但仍然坚定地说出“将他人功劳据为己有是不对的!”这类听上去,似乎有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话语时,赤司就对桥本的执行能力产生了判断——确实和他慧眼识人的水平不相上下。

——时机巧妙,人物合适。在这样的情况下,葛城甚至失去了为自己辩驳的能力。

有人站出来,而不得到抑制,就会有更多人陆陆续续行动。

月供点数关系到生存,而b班、c班目前的情况,可没有a班的学生敢于忽略。站队的正确性逐渐成为最先需要考虑的事情。

在发现葛城确实势弱后,即使是最能看清真相的人也陆陆续续走进坂柳的队伍里,因为他们同样能看清胜负。

不过短短几日,坂柳和葛城针锋相对的传闻就几乎已经完全消失,被一边倒的关于“坂柳”的呼声尽数取代。

确实是值得赞赏的执行能力,对此,赤司非常满意。而这种态度,他当然毫不忌讳地将其展示给桥本。

这无疑是一记定心丸,肉眼可见的是,桥本的反应变得放松了许多。

虽然桥本不会自我贬低,认为自己会无法通过赤司的单项筛选。但紧张是人之常情,用桥本的话来讲,历史上的国王按照军功,将勇武的兵卒封为将军,他没有理由不去渴望这种赞赏。

而经此一遭,在回去的路上,桥本甚至能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说起坂柳和身为她的“随从”的神室之间的最新进展:“神室最近...和坂柳的关系也变好了呢。和之前明面上假装的心悦诚服可不同,坂柳的跛脚……”

桥本在这里停顿了一下,他思考了一下形容词,最终还是运用了一个繁琐、但更加具体的说法:“在细节上,神室注意的地方可比原来多多了。比起现在,神室之前的表现完全凝聚在表面上,完全看不出用心来。”

这是赤司没有得到的信息,他若有所思,顺便将这番言论完整地记在心里。

即使是“同盟”,赤司也不认为对方会永远满足这种主次分配。

坂柳看上去并非是那种愿意永远屈居人下的人,而作为那个“人上”,赤司当然要为这个目前看上去、唯一能为自己在内部造成阻碍的人一点余光。

和“背刺”这种行径无关,赤司更愿意将它视为一场“有备无患”。毕竟,现在的局势已然稳定下来。

离开学已然过去的大半个月,a班的领导人物终于诞生,无声的硝烟就此暂时消失在a班的上空。

和被人频繁关注的动荡期相比,它消失得实在过□□速,怕是没有外班的学生能想到,a班的斗争会这样便落下帷幕。

但若是将它摆在台面上的“斗争期”和一年级的其他班级相比,无论是b班还是c班,这个速度又是那么中庸——比c班慢一些,比b班快一点。

而这种看似正常的表现,使得a班的一切看上去都正常极了,即使是最有心的人也会暂时失去观察它的兴趣。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次打分的测验即将来临。即使没有揣摩出规则,成绩依旧是学生眼里的第一要务。

更何况,这还是开学的第一次测试,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未知的规则和处罚。

因而如此,虽然真岛老师的意思只是小测验,但整个a班几乎上上下下都在准备,没人敢于在这个时候懈怠。

毕竟,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主动去当那只出头鸟。

当然,就更没有人选在这个时间点,消耗自身本就不算充裕的精力和时间。

下课铃声响起,这堂英语课放在下午第二节,由作为班主任的真岛亲自教授。

“叮铃铃”的声音清脆悦耳,让人联想到圣诞老人所乘坐的麋鹿鹿角上,那小小的金制的铃铛。

真岛扫视教室一圈,见台下的这些自己班的学生都安分地坐在位置上,没有人因为下课铃的响起而躁动,出现什么不该有的小动作来。

这让他面上的笑容更加欢欣了些,眼角的细纹也更加紧密地堆叠起来:“那这节课就这样,先下课吧。”

直到听到这声宣布,台下才渐渐有人开始动身,将台面上的笔记或是书本陆陆续续地收起来,换上下一节课会用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