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提倡节俭,邓绥以身作则,衣不缘饰、纹绣和拖地,又常穿石青、酱红、秋香、烟霞等老色,各地上贡的鲜亮衣料常做赏赐之用。
陆离得了皇太后的令,心里准备将人用绸缎锦绣妆扮成深秋寒冬最俏丽的花朵。
因而织室得了嘱咐,重拾绣艺,拈针劈线,势力做出漂亮的衣服来。众人一番努力,终于在半个月后给众女史各添了一套深衣。
马樊耿阎四人穿上,在殿内那么俏生生一立,仿佛珠玉生辉,让邓绥大为感叹几人的钟灵毓秀。
刘隆这日蹴鞠归来,带人从禁苑穿过,突然撞见一位在梧桐树下看书的女子。
金灿灿的梧桐叶时不时飘下几片,打着旋落下。那女子手里拿着一本书,全神贯注,丝毫没有注意到来人。
这女子秀发如云,一身米黄绣花直裾深衣,头上戴着两支小巧的金爵钗。
江平见小皇帝的目光落在那女子身上几息,立马转头对小寺人说:“去叫那女娘过来。”小寺人得了话,飞也似的往小女娘那边跑。
刘隆眉头微微一拧,对江平道:“她在看书,咱们何苦扰她?”
江平脸上带笑道:“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她学得好,圣上将她推荐给陛下,或如伯姚或如女史,不至于埋没了才华。不然,只怕是怀才不遇,空耗青春。”
正说着,那女娘就跟着小寺人过来。刘隆定睛一瞧,拍手笑道:“她可不用咱们推荐。”
来人正是樊嫽,刚才在梧桐树下看《太史公书》,不料身影入了皇帝的眼,笑着拜过。
她直起身子,米黄色深衣上绣着的整枝梅花仿佛被她抱在怀中般,栩栩如生,艳不妖,十分可爱。
刘隆盯着看了半响,直看得樊嫽耳朵发红,又听他突然笑起来,樊嫽更手足无措,不知哪里不妥当。
“樊女史,你这衣裳是谁绣的?”刘隆笑问。
樊嫽头微微垂下,道:“不知,是织室奉陛下之命绣完送来的。陛下,这衣裳可有什么不妥?”
樊嫽惴惴不安,拿眼睛瞟了皇帝的衣裳,半旧玄色镶红边的深衣,顿时一股凉意涌上心头。
自己衣着锦绣,太后皇帝却着旧衣,对比鲜明,自己最近真是得意忘形。
“你也瞧瞧。”刘隆又转头对江黄门说。
江平的目光与樊嫽衣领上的竹梅混绣一触即走,也突然笑了,点一点头,道:“圣上好眼力。”
“圣上……”樊嫽努力抬起头,正视皇帝。
刘隆看见她略显不安的眼神,忙道:“与你无关,只是这绣花的人,我与江黄门颇为熟悉。”
樊嫽心中稍安,忙致歉道:“小臣之衣竟然劳累与圣上制衣的宫人,实在愧疚不安,我这就换了去。”
刘隆摆手道:“不打紧。绣梅花的想必是王阿姆,原先她说在殿中无聊去织室学手艺,我只当她是打发时间,没想到技艺竟然精研至此。”
“这是
王阿姆绣的?”樊嫽心中一惊当然松柏的生命也强,但松柏多栽坟塚前,不吉利,故而舍弃不用,只绣她发明的六瓣红梅。
现在想来是满满的温馨,刘隆的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正想着,王娥就过来了,拜见皇帝后,江平为她倒了一杯茶,问她近况。
王娥一一答了,又打量起刘隆来,最后笑道:“圣上又长高了。”
“真的吗?”刘隆听了忙站起来,与江平并列而立,问:“王阿姆,我与他谁高些。”
王娥端详了一会儿,道:“圣上多吃些饭,定能比江黄门高上一头。”
刘隆闻言乐起来,这时宫女端来糕点果子。刘隆让王娥吃,又嘱咐人回去给王娥带上一盒子。
“我今日见着你绣的六瓣红梅,王阿姆的手艺越发进益了。”刘隆由衷地赞道。
王娥听了,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而后又惋惜道:“可惜圣上现在用不着这个花样了。”
帝王服饰上的图案自有规定,而且六瓣红梅多用于女子衣裳,再者太后皇帝躬行节俭很少穿绣花衣裳。
“怎么用不着?”刘隆笑道:“阿姆给我绣个老梅的香囊,我好带着装些零碎的东西。”
王娥一听立即答应:“好,我这就去。”
“阿姆把茶点吃了再走,我又不急,慢慢来。”刘隆忙阻止她。王娥又继续坐下。
“阿姆在织室可好,可有什么不便的地方?”刘隆又问。
王娥笑道:“织室人人都和善,织室丞专门派最好的绣娘教我。只是……”
王娥踌躇了一下,刘隆鼓励道:“阿姆有事尽管说。”
王娥顿了顿,壮壮胆,道:“我有两女,伯姚年过二十,仲姬年已二八。我也知道宫中的规矩,宫女都是二十五岁出宫,论理我不该说,只是……圣上不比旁人,我也就舍了老脸向圣上求个情……”
王娥未说完,刘隆心中已明了,道:“伯姚在母后当值,她正身当重任,此事还需问过母后。仲姬跟着张师傅学习,倒好说。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