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骘神色如常,似乎对皇太后和皇帝的建议没有意见。他甚至还听到了邓骘说:“陛下和圣上,圣明烛照,考虑深远。”
邓骘表明要支持皇太后,邓氏一系大部分都要跟着表态。
东汉的皇权对于世家豪族而言还是很强大,一些重臣虽然持不同意见,但邓绥的决议依然强硬地执行下去了。
期间,刘隆有补充道:“刺史要避开本州、姻亲所在的州。”这条也落实下去了。
众
人散去,邓绥和刘隆叹道:“实施容易,维持难。”
刘隆看着邓绥露出坚定而温和的笑容:“我会继承母后的政治理念一直支持下去。”
邓绥闻言,心中一暖,伸手抚摸着刘隆的头发,道:“我知道。”
刘隆抬头看邓绥温和笑道:“大汉至今已经积弊重生,母后你尽管放手去做,只要对大汉对苍生有益,无论做什么发生什么,我都会坚定地执行下去。”
邓绥微笑点头。为政者最怕什么?最怕人亡政消。大汉此时已经到了要改革的地步,再不改革,只怕结局比西汉末年更惨烈。
邓绥作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自然预料能预料到这样的结局。现在改革还能徐徐图之,越晚越难改。
刘隆又道:“刺史虽然恢复旧制,但监察的关键还是在于得人。”
邓绥点一点头,想起了察举制,道:“今年孝廉的初试考核在九月份,明年二月复试。”
刘隆点头道:“我有个想法,只要通过初试,就保留复试资格。今年过不去,明年可以继续考核。”
邓绥道:“初试过于简单。”
刘隆笑道:“考核的人多了,自然要提高难度。就按照司空之前拟的规章分榜定录取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