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总觉得,沧月不可能一生一世陪伴在她的身边。
食物上、情感上陷入依赖已经很糟糕了,她不希望,在这种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上,也陷入到依赖中去。
在沧月的转动下,绒草堆上冒出了火星和白烟,云溪蹲在一旁不停地吹,白烟最终转化为一串小火苗。
云溪把那个小火苗送进灶洞中,加上枯叶、枯枝、香蒲棒芯,小火苗不断窜高,终于烧成了熊熊烈火。
云溪脱下湿漉漉的外衣,放到熏肉架上烘干。
她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坐在灶洞前烤火。
不知怎的,忽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洗澡的画面。那时候洗澡,没有浴室,没有花洒、浴缸,都是在灶头上,烧一锅热水,热水装入铁桶或木桶中,兑入凉水,然后提到一间小木板房里洗。
秋冬季节太过寒冷,一般
中午就给洗了。
3、4岁的小孩们,则是在院子里,在大日头底下,直接泡在一个大盆子里洗。
人们洗完后,就穿着秋衣秋裤,跑到灶头边上,一边烤火,一边套上厚厚的冬衣。
沧月没有远离营地,她就在营地旁的溪流中,捕捉鱼虾。
鱼虾数量锐减,往常,云溪在岸上都能看见水中游窜各种鱼类,如今都不见了踪影
但沧月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捉了一条7、8斤重的鱼上来。
冬天有些鱼也怕冷,会游到深水区去,减少活动,降低新陈代谢,降低了游速,也更容易被抓住。
沧月从水中出来,冻得打了个寒战。
云溪看见,连忙把她拉到灶洞中烤火。
“等到了冬天,你可怎么办?你应该也是要冬眠的吧?”云溪拿了一块皮草,擦干沧月上半身的水渍。
沧月看着火,咕咕噜噜的,不知道在说什么。
大概是在感叹,有火真好。
或许,往年的这个时候,她都是抓了鱼就往溶洞里跑。
这个季节和夏季相反,溶洞内的室温和水温都大于室外的温度。
云溪说:“等我把外面的这些东西都搬运进去了,我就不怎么出来了,你也可以不用天天出门。”
凛冬将至,所有动物都在往身上贴秋膘,云溪摸了摸沧月的腰,把大部分鱼肉都留给了她:“多吃点,再吃胖一点,吃胖了,好过冬。”
她却不肯多吃,反而不断往云溪嘴边塞肉。
云溪只好又鼓起肚子,骗她自己吃饱了。
她果然信以为真,疑惑地咕噜了两声,把大半的烤鱼都吃了。
吃完烤鱼,这一上午的时间,她们就在溶洞内外,进进出出,搬运物品。
所有的工具、柴火、皮草、木头都往溶洞里运送,忙活了一上午,等到太阳高悬时,云溪居然还热出了一身汗。
体力消耗过大,中午的时候,云溪的肚子发出了“咕咕”的叫声,沧月听见,转了转耳朵,“噗通”一声,跳入水中,又抓了一条鱼上来。
她今天没有穿衣服出来,赤.身.裸.体在水中钻来游去。
云溪上午的时候,也脱了皮毛外套,只穿了一件夏天香蒲叶编织的麻袋衣、麻袋裙。
等全部需要运送回溶洞的东西,都搬运完,沧月上半身趴在水洞的岩石板上,眼神放空,下半身泡在了水中,尾巴缓慢地左右晃动。
这是她在休息的表现。
云溪坐在水潭边的石头上,气喘吁吁,和她说:“下午,我们……再出去一趟,去丛林看看……”
沧月听不懂整句的意思,但她懂得“出去”两个的含义。
稍微琢磨一下,便知道云溪还想出去。
她咕噜了一声,尾巴也不晃来晃去了。
这是不太情愿的表现。
通过这几个月的接触,云溪发现,沧月其实不算是特别勤快的一条
鱼。
她狩猎的成功率很高,几乎饿不着肚子,每天除了捕猎,就不太爱动弹,喜欢待在一个地方玩水、搓尾巴。
这些日子,陪着自己上山入海四处游走,真是难为她了……
饲养自己的这段时间,大概是她鱼生最勤快的日子。
“我们再去林中看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能捡的,有些野果要这个季节才熟。踝。
她们走到上次的蜂巢处,生起火来,烟熏蜜蜂,然后又取走了一些蜂蜜,用一块动物皮包好,再裹几层枯叶,放到草篓中。
洗过手后,继续往前走。
沧月时不时在沿途的树干上,留下一些抓痕。
这是她标记领地的方式。
有些抓痕已经淡去,她在重新标记。
云溪记得夏天的时候,她在丛林看过一种长着毛茸茸、绿油油的刺球的大树,很像她小时候看过的板栗树。
小时候,她家背后的山坡上,有许多的野板栗树、杨梅树、茶树……一年四季,她总往山上跑,每个季节,都能遇到不同的东西,杨梅、八月瓜、野柿子、野板栗……应有尽有。
夏天看到刺球树那会儿,她就一直惦记着,秋天要再来看看。
在丛林中找了好一会儿,没看见刺球树,倒看见了一种长得特别大的、很像灵芝的白色菌类。
从夏天那会儿开始,云溪就发现了这个丛林里,长有千奇百怪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