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话听在不同的人耳朵里是不一样的滋味儿。
慰问过兵士,皇上沉默地走向棺椁。棺材中并没有赵将军的尸体,连月赶路,再冷的天也阻止不了尸体腐坏,因此棺椁中只有装了骨灰的罐子和他死前穿着的一身盔甲。他的枪不知道哪里去了。
皇上停在棺前,纤长的十指施力掠过黑色的棺面,从右到左,双掌最终停在上面。她本应拥有拥有柔荑一样的双手,然而贴在棺材上的这双手却因为夙兴夜寐笔耕不辍地处理政事而遗下一层书茧。
她收回手,负于身后,背朝众人,对着赵雁声的棺材淡淡道:“赵将军为国捐躯,朕无从赏起,怜惜幼女,加封赵雁声赵将军之女赵孤月为太原公主,入宫教养。”
群臣队伍中最前方四人听到皇上这道口谕眼皮都未抬,倒有其他人站不住了,开口劝止:“陛下,自古以来并无加封外姓公主之例,您三思啊!”此话一出,顿时有几道帮腔之声响起,表示不妥。
皇上不疾不徐地转过身去,似乎并没有因为旁人的劝阻而有任何不快:“那便将赏赐加诸于赵将军的死后哀荣,以宗室之礼操办他的葬仪。孤女可怜,赐封京陵县主,入宫教养。”如此一来赵孤月的封赏的确被极大地削减了。
然而这下反对之声更盛,比方才喧腾许多。
因为朝中支持议和的人更多!一旦按照宗室之礼为赵雁声下葬,必定声势浩荡,为议和之事多添阻碍,是万万不能的。
皇上微漠地听着群臣争吵,不置一词。
“好了。”最前方四人中一直闭目养神的、看上去年纪最长者发话,“赵将军面前吵嚷,成何体统!”
一瞬寂静,适才争吵之人顿时面皮涨红,喏喏不敢言。他们这事做的是丢人,赵将军为国捐躯,他们却在他棺材前为他的封赏之事争吵,像什么话?
江好不由轻轻抬眼,偷偷去看发话那位。见那人站在四人中的最左,两鬓斑白,不苟言笑。他叫停众人后便重新耷拉下眼皮,睡着了似的。
无人敢言,沉默像是毒药肆意蔓延,叫人感受到一股无言的窒息。
片刻,适才发话的老者右侧的中年男人呵呵一笑,出来打圆场:“虽本朝并无加封外姓公主的先例,但事在人为,凡事不都是开了先河才有后来?赵将军为国捐躯,多大封赏也不为过。不过赵将军若还在,比起死后哀荣,他应当也更愿让活着的人过得更好。陛下应天受命,怜惜孤女,加封公主更显尊贤爱士,接人教养则是爱民如子。就请陛下加封赵女郎为太原公主,以慰赵将军在天之灵。”
这话说的老练,为皇上的破例找到了合乎情理的理由,让人拿不出话再反驳,同时也奉承了皇上一把。
很快地,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达成一致:“请陛下加封赵女郎为太原公主,以慰赵将军在天之灵。”
无论是被群臣阻止,还是口谕重新得到大臣们的支持,皇上自始至终未曾改色。她优雅又冷漠地轻启朱唇,宣布她的意旨:“依诸卿所言,加封赵雁声赵将军之女赵孤月为太原公主,入宫教养。”
这次没有反对之声。百官们甚至庆幸没有大办起赵将军的葬仪,不大会影响和谈。至于公主之事,只能说这孤女着实好命。这就是调和的魅力。皇上要直接封赵孤月为公主大家是不容易的,但是她要大办赵雁声的葬礼,大家便同意赵孤月做公主了。
若说他们这些大人有多嫉妒一个孩子那是不可能的,出言反驳一是因为不合规矩,二来则是更隐秘的原因,因为陛下是女人,所以她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一些大臣们都会下意识先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