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奇了,难不成接二连三都是给他说亲的?

见青竹正在门口等着,甄栩问道:“家中来了什么人?怎么有两顶轿子?”

青竹指了指:“左边那顶是城北涌和绸缎庄老板的家人,右边那顶好像是春喜部的人。”

“春喜部?”涌和绸缎庄也算金陵城排行前五的绸缎商了,甄栩时常陪母亲妹妹们去那里挑选衣料,至于这春喜部,名字虽有些耳熟,难不成是戏班子?

青竹见他有些茫然,提醒道“就是金陵最有名的戏班之一——春喜部呀!”

“前几天春喜部和华林部在花市大街打擂台,演得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青竹一脸兴奋。

“《梁祝》?华林部?”这个戏班子不是之前周恒请去出场的那一个?

青竹愈发起劲“对呀!据说华林部的曲子新颖别致,唱段也有些不同。那天打擂台,九成的人最后都去听华林部的新鲜了,据说春喜部的班主气得跟什么似的!”

甄栩还是头一回见青竹如此活泼,他笑道:“青竹,原来你爱听戏?”

青竹挠了挠头:“少爷见笑了,我这也就是偶尔去看那么一两场。”

这个年代,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只有曲艺杂谈可看可听,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流民乞丐,都爱听戏。

可喜欢听戏是一回事,乐户曲艺人地位低下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过像春喜部这样大的戏班子,有一众纨绔子弟和士大夫捧场,老板和名角出门排场都不小。

甄栩直直进了花厅,就见一个中年男子十分和气,行了一礼道“甄小公子,鄙姓张,是春喜部的班主。”

甄栩回礼:“久闻张班主大名,未想今日能得一见,不知今日是为何事而来?”

张班主知晓眼前的少年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中了秀才,语气不敢怠慢:“甄公子,听说华林部新演出的《梁祝》是您所作?”

“确实如此,我平时喜好音乐,偶有作品。”甄栩当日费尽心思搬运的《梁祝》曲目,就是为了打入纨绔圈子的,因此被其他戏班子知晓,也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