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既如此,人是拎得清的。”

黛玉深知财帛未必能动人心,但有些人,穷苦寥落时无力偿还,却愿意一心回报。

“将来必有用他们的地方。”

古语云,朋友有通财之义,黛玉不要他们的谢,只要他们能够忠心。

这一点,早在雪雁出园子的时候就打探过了。

余家是半年前买进来的,祖籍却在江苏。他二人在荣国府势单力薄,二门处的余嫂子没少被园内的老嬷嬷磨搓,因而才认了淳厚的王嬷嬷当干娘,至此受到的排挤才少了下去。

若是王嬷嬷有朝一日遣返回乡,他二人求了府上恩典,也是一个脱身之法。

雪雁又道:“余嫂子悄悄与我说了,外头对这府里,评价并不好,还道,年前因悬了万两的赏格出去,惹得整个都中城都在议论纷纷。”

丢了一块玉,便恨不得劳师动众的,只怕天家丢了东西都不能这般。

只是朝野的事,不能随意置喙。然而民间流传的四王八公之歌,却是在百姓们心中留下了不少阴影。

余家本是家道中落,小夫妻两个投亲不成,只得长留荣国府。

但接触久了,心底也门儿清。

这府里上上下下,贪财的、仗势欺人的、嫖赌玩乐的、放印子钱的事,全然没有收拢,连他们这些下人都知道,定然也是纸包不住火,迟早的事。

“余嫂子劝我寻个早早退步抽身的法,一旦事情揭发,这府里上下难有幸免。”

黛玉被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阴私事骇到,忍不住低声:“是谁在放印子钱?”

话已出口,便又心念一转,是了,荣国府早早是寅年吃卯粮,如果当家人不去放印子钱,谁能支持府中这么大的开销。

放印子钱的,要么是二舅母,要么便是凤嫂子。

而这桩桩件件,每样单拿出来,都是非小的罪名。

黛玉大概也想明白了。

从前凤嫂子一味地捧着她,处处暗示她与宝玉。

大概在那时,她便希望她能够嫁到自家,所携带的嫁妆能够填补贾府的亏空。

而这些年,她一个孤女,全然不知林家的东西一点点被贾府搬空。

如今那些东西,估计也快折了大半,纵然她身体能好,剩下的那些嫁妆,根本不够支持支撑荣国府的后面几年。

凤嫂子权衡之下,便把目光盯上了薛家。

一来,薛家从前是皇商,家底丰厚,尽管后面被薛蟠败坏了,银钱铺子数量,依旧可观。

二来,说句得罪人的话,薛蟠接连杀了两个人,已是被应天府判了死刑。家中虽还有堂亲薛蝌在,未必就能抵抗贾府之势。

如今薛姨妈为了自家儿子的事发愁,薛家实际上只有一个宝钗顶用。

无论贾府出不出手,薛蟠都难逃一个死字,只要宝钗嫁了进来,那薛家的东西,定是将来荣国府的。

一桩婚事,既解救了荣国府的危困,又合了长辈的心思。

想到这里,黛玉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悲戚。

荣国府的内囊已尽上来了,可怜他们还不愿及时收手。

“那仗势欺人的事,余嫂子虽然并未多说,但我听着,像是跟姑娘的大舅舅有些关系。”

雪雁低头想了又想,嘴里骂道:“联络官府构陷旁人,将来可是要杀头的大罪,可别牵连了咱们。”

林家世代清贵,别说仗势欺人,就连府内的仆人都是好生相待的。

旧时林如海在世时,没少在扬州城施粥行善,这样的清白名声,若是死后被外家带累,连雪雁这样的小丫头都要为之扼腕叹息。

黛玉在深闺中,没想到荣国府已成了这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