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恒星年是多久呢?是365天6时9分10秒。”

“一天是24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之前提到了农历,我在这里提一嘴。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农历呢,是根据回归年也叫太阳年来制定的。”

他伸手往柜子里摸,却想起自己昨天吃掉了最后一个橙子。

行叭。他认命地把纸扯过来,“回归年是古人站在地球上,观察太阳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周期是365天5时48分46秒。”

“为了平衡月相,咱们的古人非常智慧地加入了闰月这一个概念。”

“恒星年就不一样了,它的参照物是一颗距离地球非常远的恒星,从那里去观测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对于回归年,它更注重时间上的精确性,而回归年看中的是人类体感的温度变化。”

“这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能指导人类生活和耕作这么多年的原因。”

郭倾见大家接受良好,低头看了两眼教案。

“嗯……接下来的内容是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对你们可能有点难,要认真听。不会的当堂就提,我直接给你们解答。”

【谪仙诗人—李白:既然这么难,那老师就给我们讲故事吧】

想听故事?不可能的,我这次一定要把课讲完。郭倾直接忽略这条消息。

哎呀刚刚什么东西划回去了?看不见看不见。

“考验你们刚刚有没有注意听课的时候到了。来李白,之前我们讲地球公转轨道的时候,说地球是直着转还是斜着转啊?”

【谪仙诗人—李白:斜的,绕着地轴】

“嗯,对。那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地轴从右上斜向左下。

“之前说过,地球上的0°纬线是赤道。赤道所在的平面叫做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做黄道面。”

“赤道面垂直于地轴,而黄道面穿过地球和太阳的球心,一般画的时候呢,把它画成平的。现在,赤道面与黄道面就形成了一个不算很大的夹角。”

“这个夹角是多少呢?是23°26\'。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我复亦往—刘彻:回归线!】

“没错,就是回归线的度数。因为这个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才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他把黄道面和赤道面画出来。

“因为太阳离我们的距离很远,所以它发出的光线到达地球之后,可以看作是平行光线。连接太阳与地球中心,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

“我们把这个图缩小到之前的轨迹图上,你会发现在春分和秋分日,直射点在赤道上。夏至和冬至日时,一个在北回归线一个在南回归线。”

“自己动手画一下,把两个球心连接看看,不懂的直接问。”

【功立名随—李斯:我有问题】

“嗯?什么问题?”郭倾刚靠到椅背上,瞬间又坐了起来。

【功立名随—李斯:极圈跟这个夹角有没有关系?】

“好问题。”他有点诧异,还以为这群孩子发现不了呢。

“极圈这个东西呢,它是极昼与极夜产生的最大范围。现在极圈的纬度是66°34′,和回归线的纬度加起来正好是90°。这个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来看图。”

“因为太阳是平行光,所以它能照到的部分正好是一半地球。这里就会形成一条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垂直于黄道面。到这里还能理解吗?”

【功立名随—李斯:能】

“现在,我标两个角。一个是黄赤交角,一个是地轴和这个分界线的夹角。你们再看看有什么关系。”

他一边说,一边用蓝笔在图上标画。

过了一会儿,李斯才再次说话。

【功立名随—李斯:两个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