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第三十六章 坦白心意

五月中旬,春风和煦。

一辆牛车晃晃悠悠行走在乡间土路上,道路两边全种得是半人高的碧绿玉米秆,风一吹,玉米叶犹如绿色海洋波浪,随风飘荡起伏,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苏曼半靠在徐启峰的怀里,目光所及之处,除了大片的玉米地之外,就是远处高矮不一的山脉。

今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天空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玉米穗花和青草的味道,不难闻,很清香,有股苏曼小时候去乡下奶奶家地里玩,闻过的熟悉味道。

这样好的天气,苏曼却被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颠簸的脸色惨白,胃里十分难受,不得不靠在徐启峰身上,闭着眼睛强迫自己思想放空,尽量不要想还要多久才到徐家。

她怕自己忍不住,会吐出来。

看她这么难受,徐启峰将她整个人放平在自己修长的大腿上躺着,一只手臂当她的枕头,让她躺着舒服些,一只手掌罩在她的双眼上,让阳光照不到她的眼睛。

徐家其他人都尽量缩在一起,给她挪个宽松点的位置出来,让她躺着在木板牛车上舒服点。

郑玉珍更是一早就拿出提前准备的桔子皮,放在她的鼻翼之间,让她闻着桔子皮的清香味,胃里就没那么难受。

彭笑萍在旁边小声嘟哝:“果然是城里的大小姐,坐个牛车都这么娇气,我坐大队的牛车多少回了,可从没像她那样要死不活的。”

他们坐得是大队的牛车,是大队长卢建军掐算着赵玉珍早前开证明信返回的时间,特意牵了大队一头壮牛,套上木板车,来县里接徐家人。

牛车上除了徐家人,还有另外两个同村的到县里办事的妇人。

她们在上车的时候就已经跟徐家人寒暄过,知道徐家人是去市里吃老三的喜酒,这回又把老三媳妇带回老家来,是要在双安村再摆次酒的。

听到彭笑萍的话,年长的大妈一脸惊奇,一面诧异这徐家老三什么时候换了个人结婚,一面压低声音问:“强子他妈,你家三弟妹是城里人啊。”

不但是城里人,还是一个干部千金,最主要的,还是一个二婚女人!

不过这话,彭笑萍可不敢当着婆婆的面说。

他们从磐市出发前,她知道苏曼的二婚身份,就在婆婆面前说了一句,小叔子娶啥媳妇不好,非要娶个二婚的,让他们徐家多丢脸,婆婆就一通话怼得她气得要死。

婆婆说啥人家就算是二婚的,那也是个大学生,文化程度比她高,比她懂礼,长得又比她漂亮,还是钢厂职工挣得钱比她多,他们徐家娶了苏曼,是烧了高香。

这儿听大妈问起,彭笑萍心里不服气的冷哼一声,面上点头承认,没说其他的。

大妈就跟郑玉珍说:“老徐媳妇,你可真有福气,你家老三大有出息,娶得媳妇又是城里人,还长得那么漂亮,你以后的福气大着呢。”

这话郑玉珍爱听,少不了要跟那大妈掰扯几句。

她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老三这个儿子,人长得又高又俊不说,又是高中生,还参了军,当上大军官,现在又娶了这么一个仙女似的城里姑娘进她家门,她以后的福气可不就长着呢。

而坐在大妈身边,一个年纪不过二十五的小脸年轻小媳妇,听到她们说的话,偏头看着半躺的苏曼,总觉得她十分眼熟,名字也很耳熟,但始终想不起来在哪儿听过见过她。

直到牛车摇摇晃晃快两个小时到双安村,她和大妈从村口下了车,她要去隔壁生产队,走到田坎上的小道时,忽然想起来,那苏曼不就是单江河对面,上坪村石家,那个克死石家老大的城里媳妇。

怎么两年没见,她又嫁到江这边来,成了徐家媳妇?

小媳妇是江对面一处大山沟里,嫁到这边条件还算不错的双安村的,上坪村在江对面的沿江山脚下,条件跟双安村差不多,不过那边的地儿要比这边少,平时那边的人想到这边来,都得赶船。

因为码头设立的停靠点在镇上,上坪村的人平时跟江这边的双安村人没有太大的接触,小媳妇也好久没见过苏曼了,一时没把她认出来。

当年上坪村石家老大娶了一个漂亮城里姑娘的事情,江对面的人都知道,那姑娘长得貌美如花,皮肤白得像块玉,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啥活儿都不会干,脾气也不大好,就会使唤石家老大干活,石母那时候没少跟那姑娘吵架动手。

后来石老大死了,石母逮着那姑娘一顿又打又骂,说她克死了她的儿子,把那姑娘赶出了婆家,吞了那姑娘的嫁妆。

后来那姑娘就回城了,石家也消停了。

小媳妇是个藏不住话的人,她回到家里,比她年纪小的妯娌缠着她,问她去县里买了啥东西,干了啥事儿,遇到啥有趣的事儿没有,她嘴一快,就把石家老大媳妇嫁去徐家,成为徐老三媳妇的事儿提了一嘴。

双安村背靠大山,正面临江,山下有大片的开阔土地,错落有致的分布着上百户人家,形成了双安村。

进入双安村的道路有好几条,最宽最大的就是村口那条路,那里种着一株百年黄葛兰树,树冠高大,枝繁叶茂,现下又是黄葛兰盛开的季节,满树飘香,开满黄葛兰花。

这会儿树下坐了好些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老人家、还有一些不干活的女人们,凑在一堆闲话家常。

三队队长把牛车停到村口,村民看到车上下来徐家的人,其中一个青年身高腿长,体型精瘦,五官及其英俊冷硬,下车后伸出古铜色的手臂,扶着一个长相貌美,皮肤白得在阳光下泛着荧光的漂亮女人,走到路边吐得稀里哗啦,大家都惊奇的瞪大眼睛,纷纷上前跟徐家人搭话。

“老徐家的,你们从磐市回来了啊?”

“哟,这是老三吧,好两年没见过了,长得越发精神了。”

“老徐家的,听说你们这次上市里是去迟老三的喜酒,这老三身边站得就是老三媳妇吧,哎哟,长得可真水灵。”

.......

郑玉珍笑呵呵的回答村民们每一个问题,不忘记回头拍拍苏曼的后背,担忧道:“老三,老三媳妇晕车晕的太严重了,我看她那个样子,走路都成问题,不如你背她回家吧。”

苏曼在路边双手撑膝,弯着腰,吐得胆汁都快出来了。

她旁边还有同样在吐的徐秋霞,丽丽、彭笑萍的小儿子。

这四人,俩孩子吐很正常,因为年纪小受不住长途跋涉的车途。

徐秋霞跟苏曼则是一直在家里娇养着,受不住那样颠簸的乡间路段,她们两人在路边吐,引来村里不少当婆婆的人心里嘀咕,坐个牛车都能吐得昏天暗地,这样娇养的媳妇儿,她们家才不敢要。

徐家在村子中间的路段,从村口到徐家还有一段路程。

徐启峰看苏曼实在吐得可怜,觉得郑玉珍说得挺对,她这副虚弱的样子,实在不宜自己走动。

等苏曼吐得再也吐不出东西出来,他背对着她蹲下,“上来。”

“呃.......不用,我自己能走。”苏曼捂着火辣辣的肠胃部位,逞能道。

六零年代的人们十分古板拘谨,年轻男女走在一起都会被人说闲话,更别说像后世一样当街牵手接吻了,会被人各种嫌弃举报,骂你作风不正,不知廉耻,然后被纠风办的一通关押教育。

在这样的环境下,哪怕是夫妻,在外人面前都不能做过多的亲密举动,就怕人家看不顺眼,各种举报或者闲言碎语。

村口站了那么多人,都在看他们徐家人呢,徐启峰要背她回家,回头那些村民不知道要说什么闲话出来。

“上来。”徐启峰坚持:“我们是正经的夫妻,不用担心他人的眼光。”

他说得这么正经,苏曼想想也挺对,乖乖的趴在他宽阔的后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