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真观中贾敬对天沉思的时候,荣府里女眷们都有点慌神。
凤姐在小声问贾母:“要不要往东府去个信儿?”
贾母想了想却道:"东府想必也能看见这天幕,若是就这么去大喇喇地告知,那边脸上恐怕会觉得没面子。你明天去请珍哥儿媳妇喝茶,探探她的口风便是。"
凤姐听了点头:“还是老祖宗想得周全。”
这时就见天幕上滚动一行字迹:
【天青色等烟雨:兰兰,你说的“雍正之死”与《红楼梦》也有关系,是什么意思啊?】
贾母听见“雍正之死”四字,立即向探春一时眼色。探春立即知道是“不当落笔但须记住”的意思,微微点了点头。
【兰兰这么说,是想提醒大家注意《红楼梦》文本中的一个细节。】
【红楼梦中,第五十五回的开头,曾经解释过那一年元春没能回家省亲的原因。说是“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1】
【但是到了第五十八回的开头,文中便说“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2】
宝钗闻言微微点头:“那便是’国丧’了。”
众人听见宝钗这么说,大多心头一松:原来这国丧并非为了太上皇伉俪,又或者是今上及后妃中任何一人。只是一位太妃啊!
可是再略——咀嚼刚刚天幕上所述的两行文字,旁人还好,贾母在口中细细念了两遍,顿时唬得目瞪口呆。其余人等,就连宝钗这样的“百事通”在内,也还没悟过来,老太太因何惊骇。
【梦里九重天:这……有什么特别的吗?】
【二锅头不是二踢脚:一会儿“太妃”一会儿“老太妃”的,这作者有没有写错啊?】
这时凤姐也渐渐悟过来了:“难道是……难道是……”
她连续重复两句,但愣是不敢再往下说。
可凤姐不敢,天幕却敢,而且敢得很。
【在第五十五回还是太妃,但到了第五十八回,已经成了"老太妃"了。《红楼梦》里给出的人物是“太妃”,我们换一个例子,如果在第五十五回欠安的是“太后”,那么她
到了第五十八回便是……】
贾母和身边众人全都听傻了:……这也能随便换的吗?
【23333:……太皇太后!】
【恭喜我们的"23333"童鞋,你又答对了,不过这次没奖。】
【23333:!】
这时哪怕是再木讷脑子转不过来的,也足够想明白了,这位欠安的时候还是“太妃”,但莞逝的时候就成了“老太妃”,这两个称谓变换之间,还隐藏了一件天大的隐情,就是天子驾崩,新帝临朝啊!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前一段时间欠安的太妃,因何突然变成了“老太妃”。
【兰兰之前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叙性写作的小说,作者在很多方面非常写实。因此很可能他在写第五十五回情节的时候,那位确实是太妃,但写到第五十八回情节的时候,那位也确实升格为老太妃了。而作者就这么非常忠实地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