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之后的时候吗?听上去他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名曰“春秋”的时代,但是他们不是周天子的时代么。

好像总是在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展呢,这是好还是不好,他不知道。

如今得到了指引,也许能够把这些事情给挽回,让齐国不会面临着没有后继者的情况,指不定还能在今后不知道什么时候的田氏想要篡夺他们家族的王位时还能做出一些反抗。

他若无其事地上了车,掀起了车窗上的帘幕:“时辰不早了,趁早动身吧,莫要让他人抢了先,落得一个狼狈不堪的下场。”

“既然天意如此,那便照着它所语的做吧,公子,臣很期待您能够率领齐国成为天下之强国。”

——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齐国,秋。

已经登上王位的齐桓公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正在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旁边的鲍叔牙想起先前尚未成为国君时,在路途中听到的“神谕”。

他走到齐桓公身边,询问道:“大王,您进攻鲁国,是想向鲁国要两个人吗?”

“两个人?”齐桓公没有反应过来,之后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您是否说的是召忽与管仲?的确如此,当初回国之时,不就是某人想要给那人清除障碍,才会给我射一箭的么?”

“不知大王您是否记得当初回国之时的神谕?神谕所言,大王您也知道此言不假,所以您可以考虑留管仲一命吗?”鲍叔牙行礼,他故作镇静,等齐桓公做出抉择。

齐桓公沉默了一会,他甩了甩袖子,没有直接拒绝:“您可以先自己做决定,寡人之后,看看情况再谈后续的事情吧。”

“是。”

一封急信送到了鲁国国君手上,他听到是齐国送来的信,知道是因为公子纠,召忽还有管仲的事情。

打开一看,果真如此,他看着信上的内容,传召让手下的人暗杀了公子纠,将召忽和管仲二人送到齐国。

齐国现在刚刚击败了鲁国,再拖下去,只会让鲁国的士兵和百姓损伤更大,在三个人和一群人的性命之间做抉择,鲁侯还是有自知之明。

身为一国之君,他还是不愿意去牺牲他国内的平民而保全别国三个人,送出去三个人,兴许还能换来齐鲁两国之间短暂的和平。

看到信上的内容,鲁侯又吩咐了手下人一句:“看好召忽,若是召忽要自戕,切记拦住他,齐国要活的人。”

“是。”

召忽自戕未果,只能和管仲二人被押上通往齐国的囚车,进入齐国边境时,本以为会直接秘密暗杀,死在路上,却出乎意料,他们没有死亡,一直都在囚车里,进入了齐国的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