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回不去的又何止是长安、洛阳,还有大唐的荣耀,还有大唐天子之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威严,还有那些藩镇、异族甚至是百姓们对大唐的敬仰,以及土地、人口、疆域等种种。
安禄山那贼子死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第二年,但安史之乱的战火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之所带来的并不仅有战火流离、叛军的侵袭以及天下间的盗贼四起,还有来自上位者们对于那些平民与百姓的再一次背叛。
在潼关被破之时,老皇帝当机立断做出一副御驾亲征将要同叛军死磕到底的模样,欺骗愚弄着他的百姓和臣民。背地里则是弃长安而逃,奔向蜀地。
那么老皇帝的儿子唐肃宗呢?在吸取老爹教训不再信任节度使而是改为信任宦官的同时,这位并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拒绝去听取李泌以及郭子仪、李光弼等专业人士的意见,而是迫切的想要收复两京确立自身之统治与地位的合法性。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
为了更快的平定收复两京,巩固自身统治,在向着回纥借兵、求援的同时,唐肃宗同回纥叶护约定,只要收复城池,那么这城池当中的百姓、财宝都可以叫回纥掠去,他大唐的天子、帝王之所需要的只是那城池和土地。
原本这约定在回纥出兵帮助大唐收复长安时便要被履行,是唐肃宗的儿子,当时的太子李豫表示,洛阳尚未收复,如果此时便劫掠行事,恐怕会伤了人心,招致百姓们的
拼死抵抗,伤了人心。
于是回纥人听从太子李豫的意见,放过长安,打算等到收复洛阳之后再做打算。但长安的百姓们虽然逃过一劫,洛阳百姓却没有那个幸运。
至德二年十月,东都洛阳被收复,唐肃宗践行此前同回纥之间的约定,使回纥纵兵劫掠洛阳,带来较之以叛军到来更加严重的破坏和灾难。
等到若干年后,已经投降的史思明再次反叛,将洛阳再度攻陷。已经继位为唐代宗的李豫延续此前老爹唐肃宗的做法,再度像回纥借兵……对于洛阳的百姓而言,那便是一场更为深重的灾难。
洛阳被收复之后,回纥兵于洛阳大肆劫掠,熊熊大火燃烧,数十日而不灭。
但,何至于此?
怎么就到了这样的地步呢?
歌七德,舞七德,大唐的荣耀固然一去不复返,但却又似乎,有无数人为之向往与怀念的。
于是下一刻,老皇帝便听到那并不受自己之所控制的老迈躯体开口道:
"一切还会恢复到从前的,等到平定了叛乱……"
目光幽幽,又好似是有泪光闪烁,带着一往无前的坚守和执着。
“我大唐的旗帜,不会倒下。”
并非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宣言,甚至因为体力流失与身形疲累的缘故,带着几分似乎并不难以被看出的虚弱,显得并不怎么中气十足。
但那贼人首领面色却是陷入到凝滞,继而将原本放置在马匹一侧的水囊抛出,放声大笑,带着手下们扬起阵阵沙尘,就此离去。
只是于那黄沙吹动间,有属于那贼人首领的声音回荡在耳旁。
"削发代首,你这条命,暂且记着,希望当真如你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