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想做阿娘这样的人?”
武瞾笑了起来,“二娘野心不小。”
她伸手,轻抚着女儿年轻稚嫩的脸,从她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的影子。
那一年她才多大?
十四?还是十五?
她已记不清,只记得那时候的她入宫做了才人,在太宗皇帝身边伺候笔墨。
但太宗并不喜她,新鲜之后,便将她丢在脑后,倒是颇有才情的徐才人青云而上,真正入了太宗的眼。
那时候的她,是否也是这样青涩?藏不住心事?
大抵是,又或者不是。
是,是因为同样年轻,同样野心勃勃。
不是,是因为她没有太平这般显赫的家世,不会有人一次又一次纵着她,她没有任性失误的资本,只要有一次行差踏错,便是粉身碎骨。
年轻真好。
有人偏爱也真好。
——可以这样肆无忌惮把野心宣出口。
武瞾声音温和,“既然想做,那便去做。”
“阿娘的意思是——”
太平心中微微一喜,伸手握住武瞾的手。
武瞾眉梢微挑,视线落在太平手上。
“你的人生,当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她不急不缓从太平手里抽回手。
【在立储君的事情上,女皇几经挣扎,深思熟虑,最后还是立了李显。】
天幕之上,李显身着天子衮服,拜祖宗,祭天地,登基为皇。
“我、我登基了?”
李显愣了一下,脸上的泪止住了。
【为什么要立李显呢?】
【原因非常简单,只有立他,才能保住李家跟武家。】
武三思:“???”
——李显能保住武家?
他不信!
......等等,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武延基那小子娶的是李显的女儿,李重润倒没说娶了武家的哪个女儿,但武家若有适龄的女儿,想来也会嫁给李重润。
如此一来,武李两家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哪怕日后李唐复辟,武家也不会被新朝天子清算。
——所以,姑母待武家,还是有那么一点情分的?
武三思如遭雷击,愣在当场。
——姑母对武家有情分,这件事比姑母要灭武家满门更让他震惊。
【来,宝宝们,我们先来看一下武皇的孩子们。】
【大儿子和二儿子就不用说了,一个噶得比一个早。】
【幸好咱们的女皇生得多,备选多,哪怕噶了俩儿子,还有其他儿子供她挑选,不像倒霉催的雉姐,只有一个儿子还是根棒槌,选都木得选。】
天幕之上出现武瞾与吕雉的对比。
一个身后跟着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另外一个只有一对儿女。
不需要配文字与声音做对比,单是看画面,就知道吕雉很惨烈。
·
武瞾眉梢微挑。
吕雉?
啧,可惜了。
【虽然已经噶了两个儿子,武皇这个时候还有李旦和李显供她选择,当然,武三思也算一个。】
天幕之上,吕雉的身影暗淡下去,直至消失不见。
偌大苍穹,只剩下武瞾与两个儿子,武瞾身影被放大,占据苍穹最中间门,李显与李旦在她左侧,她的右侧,是她的侄子武三思。
武三思:“!!!”
姑母考虑立我为储君?!
姑母爱我!
姑母真的爱我!!!
武三思欣喜若狂,翻身上马,直奔太平公主府而去。
——姑母这么爱他,他给姑母进献一个男宠怎么了!
别说只是一个张昌宗了,姑母纵然想后宫男宠三千,他也能给姑母置办出来!
·
李旦长长叹气。
——阿娘想立武三思,那他这个碍眼的儿子还有立足之地吗?
他几乎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他会遭到多少来自于武家的攻击。
·
“阿娘要立武三思?”
李显的思绪跟着天幕走,“这也太荒唐了。”
身边的妻子久久未说话,他不由得问了一句,“韦娘,你怎么看?”
“阿娘立,便要阿娘立好了。”
韦香儿面上不悲不喜,轻抚着女儿李裹儿的稚嫩脸颊,“我们远在流放之地,难道还能干涉阿娘之事?”
“倒是四弟,他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这话明明是叹息,但她眸中却有冷光一闪而过。
——凭什么?凭什么她与三郎远在流放之地担惊受怕,但四弟却可以留在洛阳享受无上尊荣?
同样是阿娘的儿子,凭什么一个天一个地?
阿娘立武三思好啊,简直不能再好了。
——皇位只有一个,可备选人却有俩,如何不叫人机关算计不择手段呢?
未来的洛阳城,怕是热闹得很。
·
“你的人生是热闹,还是荒凉,皆由你自己来定。”
武瞾轻啜一口茶,淡淡看向太平。
“由我自己来定?”
太平抿了下唇,撒娇似的向武瞾埋怨,“可是天幕讲阿娘的候选人只有三个,三兄,四兄,与表兄三思。”
“我从不在阿娘的选择范围之内。”
“既然阿娘不会选择我,我的人生,又怎能由我自己来定?”
她抬头看武瞾,清澈的眼底有着小小的不甘,“我的人生,仍然掌握在阿娘手中,而非我自己手里。”
武瞾笑了起来,“三思是我手中最为锋利的剑,传给他,我的武周江山便能延续下去。”
“而你的两位兄长,则是名正言顺的李唐皇子,传给他们,我永享后世香火祭祀,而不至于落个吕雉的下场,明明是开国皇后,却落个满门绝灭连祭祀都被废弃。”
武瞾看着太平,目光明晃晃。
虽未说话,只是微笑看着她,但她已读懂她不曾说出口的话——传给你,我能落什么?
是你将万里江山拱手相送?
还是你弹压不住李唐皇室以及居心叵测的朝臣,登基不过三两月,便被人赶下台,然后落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当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野心,这种野心只会误人误己,不如不要。
太平眸色微暗。
——阿娘所看重的两点,都是现在的她不曾做到的事情。
但值得庆幸的是,或许是有意,又或许是无意,她又一次探知了阿娘的心事,也又一次发觉阿娘对她也曾有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