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三十七章(视频)

根据词义,应当是专门救火的人?

但这毕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天幕之上也没有画面进行展示,所以百官没有抓住这个不放。

他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宋璟的政绩上来。

这个政绩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

但能走到长安这个政治中心的,除了那些年轻还未得到历练的,哪个没有点外放的经历。

哪个不是在地方做出点政绩的。

只是宋璟这个政绩,比他们的更大一些。

长安的百姓大部分停下手里的活儿,出来看热闹。

“宋宰相是个好官儿。”

“我外甥前几个月从广州过来,听我外甥说,他们都盖上瓦屋了。”

“那真不错啊。”

“谁说不是呢,火灾容易烧死人啊。”

“这么说来,宋宰相这无形之中还救了不少人的命啊。”

不仅仅是长安,各州都看到了天幕。

各州的刺史,都督,齐齐出来仰望。

这些地方官儿基本上都听说了长安出现了天幕这样的神迹,天幕来自一千三百年之后,晓古通今。

他们之中极少数的人见过天幕,此时再次看到,算不上惊讶。

但更多的人只是听说,却无缘得见。

此时各州长官百姓都看着天幕,都听神音讲述宋璟在出任广州都督之时做出的政绩。

“这等小事,后人都知道?”

“天幕还未说是什么政绩。”

“宋宰相这是名垂青史了吧?”

其中有不乏渴望建功立业之人,一脸羡慕。

谁不希望被记录在史,被后人永远记得呢?

还有些深知自己没什么大本事的,只想着浑浑噩噩过日子的。

“唉,宋宰相能当宰相,那是人家有过人之处,我不行。”

百姓也都看到了。

“广州都督,广州的地方官儿真好。”

“咱们在汴州呢,咱们这里也有好官儿!倪刺史就很好!”

“可倪刺史已经被调去长安啦……”

“莫要说了,再说又想哭了。”

“倪刺史是有本事,有抱负的,咱们不能拦着人家的仕途呀。”

还有些地方没摊上宋璟和倪若水这样的好官儿,在看到天幕之时,百姓心中激愤。

更有些没念过书的出口成脏。

“看看人家地方官儿,要不是天上神仙,我都还以为全天下的官心都是黑的。”

“还没说宋宰相做了啥呢。”

“你别管他做了啥,上面说了,做出了漂亮的政绩。”

“要不是真做了有利咱百姓的事儿,天上会说吗?”

“他们的心像烧过的木头一样黑。”

“哔娘哔养的,什么哔玩意,去他哔哔的!”

有人理性探讨,有人发出质疑,有人羡慕失落,还有人甚至撸起袖子,看起来是想去跟人打一架的

样子。

【宋璟是邢州南和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人。他是北方人,所以会烧瓦的技术。宋璟出任广州都督后,注意到了那里火灾频发这一现状,将烧瓦技术教给了当地的百姓。可以说,宋璟的这个举动不仅仅改善的当时的民生和经济,更是在以后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广州码头的兴起,外国的商人频繁来到这里进行贸易往来,经济发展迅速,这不单单让当地的百姓更富裕了,以至于后来广州也成为了纳税重地。】

全天下的百姓兴奋起来。

他们听到了富裕!

富裕就是有钱啊!

他们没文化没知识,不知道什么贸易往来,但是他们能听懂富裕两个字。

这下穷人对自己这里的地方官更不满意了。

他们议论纷纷,甚至背地里偷偷指指点点。

“哎呀呀,看看人家啊,看看啊!”

“大家都是地方官,怎么差距就那么大。”

“要不怎么说人家宋大人能当宰相呢,就我们这里的那个,没用。”

“一辈子当不了宰相。”

“就是没用。”

这时也深受火灾之害地区的父母官儿陷入沉思。

有些心为百姓但力不从心的官儿扼腕叹息。

真没用啊,他真没用,当时就知道读书了,区区造瓦造房子,怎可不会!

在经历一番痛彻心扉的后悔之后,他们开始寻找解决之法。

是不是该找人去北方学点儿什么造瓦的技术?

天幕的话把全天下学子的思路都给打开了。

现在当官儿技术要求都这么高了?

想搞出一点儿政绩,光靠读书是不行了?

有书生晃晃手里的之乎者也。

圣人会教造房子吗?圣人不会。

死读书是不是不行?

老人说的,人该有一技之长还是对的。

不能光读书,不能读死书,还是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事事躬行的。

谁知道曾做的哪件事,学的什么技术,在日后能发挥作用呢?

李隆基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他听到了什么!

纳!税!重!地!

谁会不喜欢纳税多的地方呢?

谁会不喜欢有人巴巴跑来送钱呢?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他作为皇帝,他了解,显而易见,现在的广州还远远没有达到天幕所说的这个地步。

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经济发展、民生发展,哪样不得慢慢来呢?

李隆基兴奋将手背在后面,来回踱步。

因为税收而造成的短暂兴奋没有持续很久,毕竟收钱还是以后的事,李隆基现在手里没拿到钱。

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思索天幕所说的贸易。

茅屋变瓦屋,只是初步改善民生和经济的第一步,这初步发展起来的经济更像是一个基石,而真正让广州变得富裕的,是码头,是港口,是和外国人的交易,是贸易往来。

互通有无让广州彻底发展起来了!

此时的广州在李隆基眼里像是会下金蛋的鸡,虽然鸡还没有生蛋,但是终有一日,它会生出无数金蛋,这些金蛋将源源不断,运往长安!

想到这个鸡,李隆基的眼睛就要亮了。

他就这样眼睛亮晶晶看向将这只鸡一手孵化出来的宋璟。

宋璟不明白李隆基的心路历程,但他感受到了李隆基探照灯一般的眼神直直向着他过来了。

他一贯刚正不阿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惶恐。

陛下的眼神有些太过热烈。

陛下的精神状态还好

吗?

他还是正常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