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公怎么是这样的人。”
“没想到啊,平时看着很正直的一个人。”
“你们都还不知道吧?我之前就知道了,但我怕说出来没人相信……”
“此前我请姚公办事,因为与他关系不亲密,姚公见都未见。”
“他两个儿子也不行,霸王一样,只知道敛财。”
姚崇仰着头看,只觉得血液汇聚到了大脑,他连思考的能力都快没有了。
他这辈子都没有想过,到年老之时还要面对这样的场面。
他已经入土的年纪,还要承受这个晚节不保的骂名。
那他此前所做的那些政绩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些不好听的声音会不会将他的功绩囫囵抹去。
若真是如此,那他姚崇这一生的意义在哪里呢?
恍惚间,姚崇明白了李隆基被天幕背刺的感受。
在此刻,他与李隆基深深共情了。
除此之外,姚崇能感受到的便是无穷无尽的后悔。
若他那些排斥异己的心思不要作祟那便好了,若他对魏知古不要那样颐气指使便好了,若他……若他不利用权职之便,将魏知古调到东都便好了。
然悔已晚矣。
【开元二年的五月,选官如常进行,姚崇与魏知古的闹矛盾却在这个时候爆发了。选官地分别在长安和洛阳两都进行,唐玄宗时期,政治中心在长安,自然是长安这里的选官更为重要。当时魏知古官至黄门监,长安选官的工作是应由他负责的,但因为姚崇看不起魏知古,想要给他使绊子,所以姚崇去和李隆基说,让魏知古去主持洛阳的选官吧。】
【魏知古不愿,却没有什么反抗的好办法,只能闷闷不乐往洛阳去了。巧的是什么呢,巧的是姚崇的两个儿这时都在东都洛阳,他们也听说了魏知古要来洛阳主持选官的事情。】
[那两个货也在那里啊。]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出意外了。]
[哦吼,感觉要完蛋了。]
[姚崇怎么生出了这两个败家玩意。]
[这其实跟姚崇不约束自己的儿子也有关系。]
[孩子不听话,还是得打的。]
此时的姚彝虽疯疯癫癫的,但他听到天幕不断提起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和魏知古的名字,还有东都洛阳。
他心里知道,自己这辈子与加官进爵再无半分关系了。
姚异自天幕说到,他的父亲不会一直荣获盛宠的时候,便傻了。
他塞了满嘴的瓜果都忘记拒绝,像是一个呆子。
他的父亲不会一直获得盛宠,那他怎么办呢?
他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将要从哪里从得到呢?
他父亲不会被降职吧?
如果没有一个宰相的父亲,那他姚异还有什么特殊的人,他不过泯然众矣,那群兄弟朋友谁还愿意跟在他身后呢?
接着,他听到了魏知古和东都洛阳,他知晓天幕要说出什么,气冲冲把果盘都掀了:“我父亲有恩与魏知古,我让他帮我半点儿事怎么了?那不是他魏知古应该做的吗?魏知古应该知道报恩,否则成什么了,那是白眼狼!”
宣政殿前,李隆基和姚崇都知道天幕要说什么事情了。
姚崇带着几分无力把眼睛闭上了。
陛下做错了事天幕尚且不会放过,更何况他一个小小的宰相呢。
李隆基看着天幕,依旧没有什么表情,让人猜不出他的情绪。
【姚崇的两个儿子在东都洛阳结识了一群狐朋狗友,一年一度的选官没人愿意错过,这些狐
朋狗友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他们的朋友是谁啊,是当朝执掌紫微令的宰相,姚崇的儿子啊,要是姚崇愿意开口,他们还愁没有官儿做吗?就是谋个闲散官职白拿俸禄也是好的,如果能谋个好差事,鸡犬升天也未可知啊!】
【他们求到了姚彝和姚异头上,打听到被派来东都主持选官是魏知古时,这两人满口答应,大手一挥道:“这事儿放心,好办,我父亲有恩于魏知古,我们哥俩把这事跟他提了,他没有不办的!”于是,魏知古在长安被姚崇坑了一把之后,还要被两个后背颐气指使地对待。俗话说,泥人还有三分脾气呢,魏知古一气之下,把这件事告诉李隆基了。】
[这两儿子太气人了。]
[这真不能怨人家魏知古生气吧?他们姚家上下都没拿他当人看。]
[小吏出身怎么啦,看不起小吏出生呗。]
[看到这里拳头硬了,谁能帮我锤他们两拳啊?]
[姚崇亲自整顿的吏治,现在他那两个好大儿要破坏这个吏治,真可笑。]
[皇帝越过部门任命别人不行,他姚崇就行啊?]
[真威风呢。]
天幕之上,不乏偏激的言论出现。
但投射到宣政殿,着实引起了众人的深思。
是啊,姚崇在“十要事说”里信誓旦旦,要求陛下对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更不要任命亲属出任公职。
可是他姚崇做了什么啊?
任由两个儿子为非作歹不加约束?
合着所有的规矩都是用来约束皇上的,他自己是跳出这个规则之外的吗?
向来服众的姚崇,此时威严摇摇欲坠。
李隆基的脸上终于多了一些不满。
他觉得天幕说的对。
他的好爱卿提出“十要事说”就是用来约束他的,一张嘴巴全放在他身上,那他自己呢?他自己就干净了吗?
姚崇不许他破坏吏治,但是他的儿子冲在了破坏吏治的第一线。
李隆基是知道这件事的,当时因为姚崇的一张巧嘴,他还以为魏知古是那个小人呢。
李隆基愤愤然,面色不虞。
【李隆基听说这件事后,便去问姚崇了。李隆基没有直接问,他找了个闲暇的,与姚崇独处的时候问他:“姚爱卿有几个儿子啊?都在哪里任职呢?姚爱卿的品行我是知道的,但说起来,我还不太熟悉姚爱卿的儿子们,不如姚爱卿为我介绍介绍吧。”】
【姚崇人精一样,平时没听到陛下问他的儿子们,怎么偏偏选官结束,魏知古回长安了,陛下就对他的儿子们感兴趣了。姚崇心里不爽:魏知古这个背后告状的小人!但是回复李隆基的时候,姚崇却是一片公心的样子,他正直地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有两个正在洛阳。我猜他们一定是去向魏知古求了些不该求的,若他们真的做了这样的事,陛下您只管罚他们!”】
[这话真的很像家长对幼儿园和小学老师说的,我孩子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地打他就行了!]
[哈哈哈哈笑死,但是老师会打吗?老师不会打的。]
[没错,而且老师如果真的要打了,家长就该去学校闹了。]
[这就是客套话,听听就算了,李隆基这个傻白甜不会相信了吧?]
宣政殿前李隆基坐姿高大而威严。
谁都没有看到他心虚瞟向一边的小眼神。
他信了吗?
是啊,他信了,他以为他的姚爱卿刚正不阿呢……
【李隆基听姚崇这么说,非常的意外,他还以为姚崇会给他的两个儿子求情呢。没想到姚崇不仅没有求情,还深明大义任由他处罚两个儿子。此时李隆基对姚崇的好感拉满,他问姚崇:“你是怎么
知道的呢?你的儿子跟你说了这件事了吗?”】
【姚崇回答:“我的儿子没有跟我说这件事,是我猜到的。早年的时候,我曾帮过魏知古,这事我的两个儿子直肠子,脑袋又笨,不会转弯,他们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以为魏知古会报答我的恩情,所以我猜测,他们去找魏知古求了些什么事情。”】
【李隆基这立马就抓住了重点,姚崇对魏知古有恩啊?那魏知古还来告什么状呢?可管好他自己吧!李隆基站在了姚崇的角度,认为姚崇是被背刺的那一个,愤愤不平:“原来这个魏知古才是小人呐,他这样的人怎么配当宰相呢?他才不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