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凝重的气氛只有少数几个人察觉到了,偌大的京城却依旧一片繁华喧闹,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殿试给吸引了,时常饶有兴致地猜测究竟谁可能成为状元郎。
被提名最多的自然就是榜首殷晟。
如此年轻的会元古往今来也并不多见,自打曝光之后立即就成为了考生乃至京城百姓当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存在,大伙儿不约而同都有一个意识——只要别自个儿临门一脚突然打滑了,一甲名当中必定能有他的一席之地。
只究竟是状元郎还是探花郎那就不好说了,谁叫他长得还那么俊俏呢。
众所周知,历来的探花郎都是其中相貌最好的一个。
就在众人的翘首期待中,殿试之上单若泱最终还是点了他做状元郎,“探花郎”则落在了一个叫康晏的考生身上。
十出头的年纪,相貌也算俊朗,只是比起殷晟还是差了一大截,也算是难得一见的景象了。
不过这也没法子,谁叫殷晟已经“两元”在手,若因为长得好看就硬是要点他做探花郎,反倒是可惜。
有什么能比得上一个十七岁的“元及第”来得更震撼呢?
对于殷晟自己来说,这绝对是个足够记入史册的美名。
对于单若泱来说,初登基加开恩科便收获一个年少有为的“元及第”,这也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兆头,是足以令世人为之津津乐道的。
是以,最终便呈现出了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画面。
而有这两位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和议论,夹在中间的榜眼倒是显得过于默默无闻了些,一同跨马游街之时收到的关注实在少得可怜。
不过这也难怪,一则历来仿佛都是如此,往往第二名的榜眼还不如第名的探花来得出名。
二则这一届的榜眼容貌也实在过于普通了些,放在人堆里都找不见的那种,唯一值得关注的一点大抵也就是还挺年轻,看起来也不过才二十多岁的样子罢了。
一甲名年纪最大的也才十出头,这也算是历朝历代以来都极为罕见的现象了,毕竟科举一途实在称得上是千难万难,多少人考了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只能止步于秀才甚至童生。
能够以十多岁的年纪高中进士那都绝对能称得上一句“年轻有为”,足以见得其中的艰难。
由此也不难想见,面对呈现出来的这样一个结果,背地里的非议究竟会有多大。
普通百姓倒还好,就纯粹看个乐子,不少考生们却是议论纷纷没个消停,就差没明摆着说其中有猫腻儿了。
当然了,这也就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人却说什么也不相信。
无他,盖因丞相的名声实在太好了。
他老人家亲自出题亲自主考阅卷,若这都不能保证公平公正,那还能指望什么?
两派人谁也不服谁,吵得很欢,流言难免也传到了单若泱的耳朵里。
对此她也懒得理会。
的确不是很公正,可那又如何?
有些人文章做得好不假,卷面分也的确很高,可骨子里却满是酸儒的那股恶臭味儿,她要来何用?
留在朝堂上专门气她跟她作对不成?
莫说什么寒窗苦读多年如何如何不容易,对他们来说又是怎么怎么不公平,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
时势造英雄罢了。
单若泱并不觉得有丝毫的心虚,对于外界的一切议论都置若罔闻,随即就将一甲名分别塞进了翰林院、枢密院及礼部,另有庶吉士十数人也一同塞进翰林院镀金,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提拔出来使用。
对此,旁人尚且还勉强能坐得住,但礼部尚书为首的那几个却彻彻底底慌了,只觉悬在头顶上的刀子已然落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一甲名可都是做帝王的钦点出来的,毫无疑问必然是一众考生当中最令帝王满意的,那都是日后朝堂重臣的备选库,尤其这还是新君加开的恩科。
一朝天子一朝臣,亘古不变的道理。
若无意外,这一届的一甲名在不久的将来绝对能成为新君手下首屈一指的人物。
偏好巧不巧,就进入了礼部、翰林院和枢密院?
每每跳得最欢的人当中,总也少不了那个身影,若说这一切仅仅只是巧合,那可真是打死都不带信的。
“不成,这样下去咱们很快都要完蛋了!”
“阻止她!必须得阻止她!”
“咱们绝不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