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第六十六章 二合一

究其根本,他们私心里未必不清楚一些事,是以才会认为这条新增律例的出现大大损害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令他们产生了浓重的危机感。

枢密直学士忍不住问道:“敢问皇上,所谓‘严重过错’究竟包括哪些?家庭矛盾之中言语训斥、动手算不算?丈夫纳妾甚至宠妾灭妻算不算?倘若有那等妒妇以此为由状告官府……”

不等他说完,单若泱就反问道:“赵大人以为女人殴打丈夫是否可以?在外偷人是否无辜?”

想也不必想他便脱口而出,“这怎么能行?此等妇人合该休弃!”

这话才出口他便意识到了不妙,然而已经晚了。

“既是如此,赵大人凭什么以为男人有类似行为就应当被原谅呢?”

她是不能搞什么“一夫一妻制”,但她可以给男人头上套个紧箍咒,可以给那些思想还未被彻底腐朽、尚且有点自我有点追求的女人多一条选择的路。

当然了,红杏出墙或者生性恶劣令人难以忍受的女人也同样需要为这条律例付出代价。

男女双方都是同样的权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特权什么区别对待,明明就很公平不是吗?

可“公平”这两个字在这些男人看来就已是一种不公。

“这怎能相提并论?”翰林学士又忍不住跳了出来,“男人三妻四妾乃天经地义,女子恪守妇道从一而终亦是亘古不变的礼教纲常!”

礼部尚书紧随其后就要开口,却嘴皮子刚动一下就被打断了。

“行了,你们也不必再多说什么,朕算是明白你们的意思了。”目光一一扫过面前几张脸孔,那如出一辙义正词严理直气壮的表情委实令人作呕。

单若泱的眼神渐渐变得冷冽如霜,毫不客气地戳破了他们那层虚伪至极的表皮。

“依着你们的意思,但凡不是偏向于男人的便是有失公允,只有处处保障男人的利益才叫合理合法。”

“你们口口声声说无论男女皆是朕的子民,要求朕一视同仁,可事实上你们所求从来就不是什么一视同仁,而是特权,是属于你们男人的特权!”

“你们坚决不同意朕新增的律例不过是因为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你们想要女人一如既往逆来顺受,无论是被打得半死还是丈夫一个接一个美妾抬回家都要求妻子温柔恭顺,甚至哪怕你们宠妾灭妻、损害嫡出子女利益等等一系列恶行之下都要求妻子必须全盘接受毫无怨言,胆敢反抗更是天理不容!”

“你们只想自己能永远高高在上掌控女人,所以拒绝朕给予女人们选择的权利!”

“你们极力抗拒朕约束婚姻中男女双方的言行举止,是因为你们本就占据主导地位,律法约束并不会带给你们任何利益,反倒成为了你们的枷锁,令你们往后再不敢对妻子肆意妄为!”

再多的冠冕堂皇之词也掩盖不住那份私心私欲。

猝不及防被狠狠揭下那块遮羞布的几个人老脸都涨红了,吭哧吭哧老半晌不知该何言以对。

那礼部尚书还想要强行挽尊,哆嗦着嘴皮子说道:“夫为妻纲……”

“收回你那一套套的大道理。”单若泱愈发不耐,看着他的眼神已是明晃晃的厌烦嫌恶,冷声道:“朕是女人,你跟朕说夫为妻纲?是不是还想说三从四德?真真是笑话,朕看你是老糊涂了。”

“朕从来就不曾想过要给女子什么什么特权,不过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给予女子一份公平对待罢了,却连这么一点公平你们都难以忍受,未免欺人太甚。”

“当真是高高在上惯了不成?那朕劝尔等最好还是抓紧适应习惯一下才好,毕竟如今坐在龙椅上的可是个女人,又岂会眼睁睁看着你们继续那般作践欺辱女人呢?”

单若泱不禁冷笑起来,已然丝毫不遮掩自己的不喜,“朕与尔等话不投机半句多,还是别再浪费彼此的时间和口舌了,退下罢。日后闲着没事儿别总来朕跟前上蹿下跳,朕见不得你们轻贱女人。”

“对了……今儿你们在人家的地里扔了颗种子,随后便甩手什么都不管了,别人辛辛苦苦浇水施肥除草,费尽心血伺候庄稼长大甚至一力收成。”

“看在种子是你们的份儿上便分了你们一半,结果你们却犹嫌不足,理直气壮声称合该都是属于你们的,斥责人家不该抢夺。”

“你们自己说说,要脸吗?”

几人先是愣了一瞬,旋即反应过来,齐刷刷臊红了脸,羞愤至极。

当然了,并非羞愧,那神情摆明是敢怒不敢言呢。

不过单若泱也没心情再跟他们辩驳,这么一说纯粹就是气不顺想讽刺罢了。

当即摆摆手,叫小印子将人“请”了出去。

眼看她面色不善,风铃适时倒了碗热茶奉上,软言宽慰道:“哪里都少不了那么几个不省事的,总归朝堂上大部分大臣都支持皇上,您又何必跟那几个老顽固计较呢?没得气着自个儿。”

单若泱却摇摇头,“今儿虽只来了这几个,却并非仅仅只有这几个罢了,便是丞相那一脉支持朕的人当中也未必个个都是出于真心,不过是丞相在里头使劲儿罢了。”

动的是男人的利益,绝大多数男人心里都不会痛快,更别提什么真心实意的支持了。

不过一来丞相这个百官之首不是说笑的,二来……一个女皇临世,连带着女子的地位权益有所上升其实也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在不涉及底线的情况下,鲜少会有人愿意跟帝王针锋相对,闹腾到最后能有什么好呢?

除非能有本事将这个帝王推翻,否则就等着自个儿被找茬儿算账吧。

很显然,她并不是那个能轻易被推翻的无能帝王,手里的几十万大军足以令人胆寒。

思及此,她便又叫来了萧南妤,叫起草了两道圣旨。

一则封耿国忠为京营节度使,掌京城十万兵马大权。

二则封郑老将军之子郑安为辅国大将军,统领原武安侯手下二十万兵马。

当下,这两人便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存在。

在文武百官感慨于新君对待心腹如此出手大方的同时,也令不少人危机感愈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