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他喜欢别人摇尾乞怜

石清莲的身子紧绷了一瞬,复而慢慢放缓——她发觉了,沈蕴玉总喜欢这样钳制着她,总是抱着她,或者压着她,她只当是沈蕴玉的习惯,忍一忍便是了。

他今日也未穿官袍,只穿了一身鸦青色武夫劲装,用一银冠束发,更衬得渊渟岳峙,一张脸锋锐无边,虽脱下了官袍,但双眸摄人,依旧叫人不敢与之对视。

他托着石清莲,像是托着一只猫一样轻松,翻墙越檐片音不出,不过几个呼吸,便已出了小院,他没从正德寺内走,而是从正德寺的后山林中翻越。

石清莲坐在他的臂弯内,依靠在他的肩膀上,脚下是飞快掠过的浓绿枝叶,头顶是红灿灿的晚霞,微风拂过她的面颊,她觉得怕,就搂紧沈蕴玉的肩膀。

她像是在飞一样,换了个高度瞧这个世间,仿佛一切都变的新鲜又刺激。

她这个姿势比沈蕴玉高出大半个头去,一低头便是沈蕴玉的脸。

因着居高临下的原因,瞧不见沈蕴玉那双冷淡薄凉的眼和太过锋锐的薄唇,竟显得这人线条柔和了许多,她没从这种角度看过沈蕴玉,一时间竟觉得沈蕴玉有些许——温柔?

她瞧见了一个和上辈子完全不同的沈蕴玉。

石清莲心若擂鼓,她分不清是因为太高太快而紧张害怕,还是因为身下人带她见到了不同的世间风景而感到兴奋,她只知道她的指尖渗出了热汗,整个人也不由自主的攥紧了沈蕴玉的衣服。

他大概花了两刻钟时间,翻出了正德寺后山,带着石清莲上了山路。

在后山外的山路上,早已停好了马车,小厮立于马车外站着,听见了动静,头也不抬一下,待到沈蕴玉抱着石清莲上了马车后,他便垂着头沉默的去驾车。

上了马车后,沈蕴玉也没有把石清莲放下的意思,他抱着

人坐在马车车窗边,撩开窗帘让马车外的空气透进来,他让石清莲坐在他腿上,侧过脸问她:“吓到了吗?”

石清莲脸色微微发红,整个人依靠在他身上,但一双眼亮晶晶的,摇着头道:“没有,大人不会摔到我的。”

她只觉得很好玩。

大概是因为对沈蕴玉的这一身功夫太信任——她知道沈蕴玉有一身好体力,能连着三天三夜狂奔千里地,熬死两匹马,只为了追杀一个犯人,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把她摔下去。

她以前还听说过北典府司里有一种刑罚叫“熬人”,就是将人扔到牢里,然后不让人睡觉,就让人一直醒着,醒着,犯人一旦要睡,就会被打醒,据说,北典府司的锦衣卫都会这一招,还有人说,北典府司的人根本就不需要睡觉休息,永远精力充沛。

石清莲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她只知道,沈蕴玉确实从没出过错。

沈蕴玉见不得她这一副柔顺信任的模样,他只要瞧见一眼,手臂上便越发用力。

石清莲被勒的痛了,一低头,便看见沈蕴玉面无表情的看着她,不知道在想什么,但让她本能的觉得有一点危险,她心里又开始打鼓,迟疑着挣了下,道:“大人,已入了马车,您放下我吧。”

沈蕴玉在她的注视下,缓缓的松开了手臂,两人分于马车两侧而坐,沈蕴玉垂着眸,安静地像是连呼吸都没有的雕塑,她坐在马车的另一侧,却总是不由得随着马车颠簸。

她硬撑着腰,不去让自己的膝盖碰到沈蕴玉。

马车哒哒的行了三刻钟左右,终于在戌时末到了內京商街内,商街处处都是连夜开着的铺子和小摊,以及抱着各类物件叫卖的小贩,这里马车难行

,石清莲与沈蕴玉该在这里下马车。

石清莲担忧自己的脸会被人瞧见,犹疑间,沈蕴玉递给了她一个木质的面具,正好遮盖住半张脸,且沈蕴玉自己也有一个。

“简陋的小东西。”他道:“石三姑娘到底还没和离,又是祈福期间,与外男上街,该小心些的,免得落人口舌,沈某入朝为官,难免被人注意面貌,也要隐藏着些。”

石清莲暗道,这人办事真是滴水不漏,与他为敌,估计晚上都睡不好觉,幸好她这辈子先下手为强了。

石清莲

戴好面具后,随着沈蕴玉在街上游荡,沈蕴玉在外时并不会随意碰触她,只会跟在她身边,帮着她挡着汹涌人潮。

街上人来人往,但偏偏没有一片衣角能碰到她,她若是瞧了什么东西过两眼,沈蕴玉一抬手,后面便会有人悄无声息的送上来,再由沈蕴玉递给她。

石清莲一时间分外宽慰。

她真是捞了一把好刀,能打能扛能挡。

沈蕴玉瞧见她姿态舒展,面具后的眼眸笑意盈盈的望着他,不由得唇瓣微勾。

他仿佛瞧见了石清莲在一点点沦陷。

一个小姑娘,嫁进江家后根本就没得过宠,恐怕都不知道被人善待是什么滋味,待到今夜之后,石清莲做梦都是他的脸,一时片刻都离不开他,回了江府后,怕是要迫不及待的跟江逾白和离,然后奔到他的怀里来。

沈蕴玉一时间心情大好,半张面具只能盖住他上半张脸,却盖不住他微微勾起的唇线,让后面一直在递东西、排开人群的校尉看的心惊胆颤。

他们家指挥使一笑起来...总给他们一种马上要找个大臣去抄家的感觉。

真的怪渗人的。

——

夜色下,护城河中。

一艘艘游船画舫于水面中缓缓行驶,船上灯笼高挂,河面浮光跃金,美人端坐画舫之中,或弹或唱,或船中起舞,引岸边人来围观。

岸边早已站了不少人,以青年才俊为多,毕竟上了些岁数的、入朝为官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庭广众之下玩不来,也就只有那些爱人前显圣的年轻人。

有道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画舫一到,岸边便不断响起叫好声,有人往画舫上扔银子,银子落入水中,船头上便有龟公动作滑稽的谢过,然后爬上长长的船杆,在船杆上摆开各种动作,转花跳入水中,惹来一阵叫好声。

若是投银子投的多,便会从画舫旁边驶出来一个小舟,舟上立着一个清秀的婢子,请贵客入船。

过花河这游戏刚兴起的时候,投个百十两便能上船,但随着这玩法的名气越来越大,船上的女子也都越来越出名,价钱便越来越高,现下,每晚上船的女子都是固定的,只有七位,个个儿都是艳冠京城的绝色,上船的价格也从一百两翻到了千

两多。

也有一些文人骚客,以诗词入船,诗词越好,传颂的越快,诗人与船上的红倌人都得了名头,比银钱更讨人喜欢,雪月花间,以谓之风雅。

石清莲与沈蕴玉到岸边的时候,岸边上的人正在掷金子,他们掷金子也很有意思,把金子用一种很薄的白色绸丝给包起来,扔之前还要说一通官话,比如,某倾慕船上姑娘已久,望姑娘赏脸之类的。

石清莲踮着脚往前头看。

她个头不算高,只能靠听声辩位,她听见好几个人自称的都是旁的姓氏,便继续往下一个走,她怕沈蕴玉缀在她身后走远了,赶不上,还没忘转过身,一把薅住沈蕴玉的袖子,拽着人往前拖。

沈蕴玉扶了扶脸上的面具,纵容一般任由她拖行。

小猫太黏主人,没办法。

石清莲顺着岸边挨个儿找了一圈,终于在一处画舫前听见了“周伯良”的名字。

她拉着沈蕴玉往人前头挤。

就凭她的小个子,小力气,根本挤不进去,后面的校尉都是人精,赶忙跟上来用蛮力排开人群,硬给她分出一条道来。

石清莲便拖着沈蕴玉走到了最前头,就站在周伯良的身后大概十几丈远的距离,她都能瞧见周伯良的小半张侧脸。

周伯良是标准的东倭人身材,矮小,干瘦,鼻子下方、人中处有一块剃成长方形的胡子,据说是东倭人的习俗,他手下的两个小厮身高力壮,太阳穴高高隆起,看人的时候目光凶神恶煞,腰后还鼓鼓的,一眼望去便是藏了东西,是匕首的形状。

周伯良正在跟另外一个商人争一辆画舫,两人竞相往画舫里面扔银子,一包用金丝缠着的白绸里就是一百两,就是想来上辈子周伯良的万金就是这么扔出去的。

扔银子的时候,那两个小厮腰间的衣服不断地上下扯动,匕首的形状越发明显。

石清莲当自己没看见那匕首,只远远指着那被周伯良砸银子的画舫道:“好漂亮的画舫。”

她假装不经意间的一回头,便瞧见沈蕴玉正盯着周伯良看。

当时船岸两侧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在河中行走的船灯如彩霞般在人的面上流动,沈蕴玉琥珀色的眼眸里像是蕴着一片寒芒,触之令人心神紧绷。

他打量人时习惯先从足下看起,习武之人足下稳健,再往上要看手,周伯良是商人打扮,但带

着玉扳指的手上满是伤疤与老茧,特别是食指上有很清晰的伤痕——他是个东倭武士。

东倭人使用的倭刀在收刀时,会用食指抵在刀锋口,很容易便会划伤食指。

因为最近在追查的走私案就是与东倭有关,故而沈蕴玉对此十分敏锐,他的目光随着周伯良,又扫过了周伯良身侧的两个小厮,随即向身后的两个锦衣校尉使了眼色,然后不动声色的收回了视线。

他这一系列动作不过眨眼间,快的连石清莲也只是瞟见了锦衣校尉的半个影子,若非她早有准备,一直绷着心神在看,估计也不会注意到那半个几乎融入黑暗的身影。

锦衣卫的追踪隐匿窃听的本事果真是天下无双。

“石三姑娘在看什么?”沈蕴玉一回过头来,正瞧见石清莲从那锦衣校尉身上收回视线,他垂眸望着她,正瞧见她墨色的瞳孔。

清澈透亮,如山间溪水中倒影的月。

“我瞧见个人走了。”沈蕴玉问她的话,她能说真的就说真的,力求在真假之中混淆,她道:“一转眼就没影子了。”

“嗯。”沈蕴玉没解释那是谁,只是伸出手,掰着石清莲的小脑袋,把她的脑袋转向了画舫,道:“石三姑娘想不想上去瞧瞧看?”

他说的是周伯良盯上的画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