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一百五十二章

上海对于肖姗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上一世她很喜欢上海的街道风情,还在静安寺买了一栋老洋房。

红砖小?楼是民国时期建造的,经过重新装修之后,住起来特别舒服,而且带着小?院子,她不?常住上海,专门请了人照顾一院子的花花草草。

上海和鹿城不?一样,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四季不?太分明?,所以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院子里都是非常漂亮了。

现在想起来,还很怀念在窗前听?雨打芭蕉的声音。

那房子住起来真的是太舒服了。

肖姗带着几个员工找了一家旅社安顿下来,工作步骤和上一次去临海是一样的,先找合适的门头房做展厅。

上海的门头房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贵的,他们挑选的地段好,一个月要四百块了。

当然?,和未来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相比,那就是白用了。

四个销售员工里面,有个叫钱玉宁的年纪最大,销售业绩也最好,肖姗看?她办事?儿比较稳重可靠,就让她来当这个小?组长,负责展厅的简单装修。

她自己则利用这个时间,在附近找一找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肖姗倒没有执念一定要买原来那一间,那个虽然?很漂亮,但面积有点小?了,她买的晚了,不?但价格特别高,而且没得挑。

现在挂出来要卖的房子虽然?不?多,但买的人更少,所以还是有选择的余地的。

肖姗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找到了一栋特别心仪的房子,是一栋两层外观粉刷成白色的小?楼,建筑面积约有三百平,二楼有露台,楼下有院子,院子不?算小?,至少有一百多平了。

而且最大的优点,就是原来的房主一直住在这里,所以房子保持的很好,能看?的出来,很多地方都是重新翻修过了。

如果想立即住进去都是可以的。

负责买房子的不?是中介,现在房产中介还特别少,而是这家的邻居,这邻居也挺有意?思?,弄了一张很大的木牌挂在门口,上面的毛笔字写得特别公正?:此房出售,买房请找隔壁黄先生。

黄先生看?起来已经六十多岁了,说是房主的表舅,房主一家上个月刚刚全家移民美国了,卖房子的事?情,就全部委托他了。

肖姗已经把周围的环境都看?过了,房子里面也很满意?,黄先生要价六十五万,肖姗还价五十六万,最后五十八万成交。

这样的房子她看?过三四个了,因为房子比较老,要价一般都是不?高的,一平方米也就两千左右,还不?如新房子卖的贵,这个房子面积不?小?,按照现在的条件,地段一般,交通不?算很方便,所以肖姗给这个价,算是十分公道了。

黄先生也没想到那么快能成交了,拉着肖姗去他家起草了一式两份的协议,并约定明?天办理过户和现金交割。

第二天,肖姗开车早早和黄先生去了银行,先转出十万作为订金,然?后去房产局过户,所有的手续办完,再次去了银行,再次从自己的户头上转出四十九万。

黄先生收到钱,把大门钥匙还有房间钥匙全部交给她。

肖姗很高兴,经黄先生介绍,请了两名保姆彻底打扫卫生,然?后开车去了旅社,把自己的行李全部都拿过来了。

现在是三月份,在鹿城还是倒春寒,一早一晚温度还很低,必须穿厚外套,但上海已经很暖和了。

晚上,肖姗穿着白衬衫坐在窗前,端着一杯新泡的茶,心情特别好。

听?黄先生讲,这房子是很有来历的,民国的时候住的是政府要员的家眷,屋子里摆着的家具都是一水儿红木雕花家具,能值不?少钱,被单独卖掉了,所以现在屋子里才空荡荡的。

但肖姗觉得这样挺好的,她本?人是不?太喜欢老家具的,一两件还可以,满屋子老家具,那就有点太压迫人了。

老家具虽然?是物?件儿,但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一些?气场,这种气场不?属于现在的主人,而是属于以前的时光,那样的话,置身于其中,会特别不?舒服的。

今天时间实在来不?及了,她只来得及去店里选购了一张床和一套桌椅,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

剩下的东西可以慢慢置办。

和肖姗的好心情不?一样,包括钱玉宁在内的销售员都特别着急,因为展厅已经装修的差不?多了,招牌也挂上了,有很多人好奇进来看?,问东问西,但就是不?买。

到现在还没卖出一辆汽车。

钱玉宁自觉特别愧疚,已经准备要做出自我?检讨了,肖姗摆摆手,说道,“大家不?要灰心啊,咱们不?是专门去看?上海的汽车厂了,人家规模大,生产的汽车也不?错,咱们初来乍到,不?被认可也是很正?常的。”

上海人可是出了名的很精明?。

她继续说道,“但不?管有没有业绩,咱们还是要正?常工作,玉宁,展厅留两个人,咱们开始出去跑业务了。”

肖姗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个人消费群体,而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私人企业。

鹿城一个地级市经济都很活跃,上海更是如此,私营企业是非常多的,比如毫不?起眼的小?食品厂,电器厂还有五金厂,看?起来规模不?大,但吃了时代的红利,利润是非常不?错的,但大众汽车最便宜的也要十几万,桑塔纳更是要二十几万,一般人是不?舍的买的。

但他们鹿城汽车厂生产的猎豹,外观很登样,开着感觉也不?错,比面包车上档次多了,但价格却只有三万五。

肖姗带着两个员工,一天时间就顺利卖出三辆车。

当然?了,这个业绩和在临海的时候不?能比,但每个市场都有每个市场的特点,上海是市场大,但市场不?容易打开,一旦打开路子,后面的销售根本?不?用担心。

这么跑了半个月,卖出去三十部汽车,展厅的销售也终于不?是零了,卖出去了七部,其中有一辆是黄新生买的。

老先生虽然?六十多了,但是有驾照的,他原来在文化局工作,局里有一辆小?面包,很多时候同?事?出门办事?儿,都是他开着的。

肖姗原来的房主,既黄先生的表外甥,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整天呆在屋子里画画,很少出门,但他却有一辆从长辈那里传下来的老爷车,这汽车主要是黄老先生开的,现在没有汽车用了,老先生觉得十分不?方便,听?说肖姗是汽车厂的,问了好多关?于汽车的问题,最终花三万三买了一辆汽车。

黄先生开着新汽车觉得不?错,还介绍了几个顾客。

把附近的小?厂子跑遍了,肖姗开始找大一些?的单位来合作了,这些?规模比较大的私企,肯定也是吃了时代的红利,现金流通都很好,不?缺钱,咬咬牙买一辆高档汽车的钱总是有的,但一个大企业,一辆车怎么可能够用呢?

和这个企业的合作谈起来没那么顺利,但只要有合作,一般都是至少订购五辆车,又是半个月下来,肖姗和手下的四个员工已经卖掉了两百多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