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赤军和大梁生嫌,蛮族乘虚而入。他二人自知有愧,就向崇安帝立下了军令状,必要踏平蛮族。
二人抱着必死的心去了战场,去之前告诉顾百里,如果她二人不能回来,让顾百里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赤军。
大梁和蛮族其实就是石头和鸡蛋一样,顾百里听了就很诧异,斥退蛮族很容易,他不明白作为常胜将军的父母为什么会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后来他知道了军令状这个东西,由离王挑拨,他误以为是崇安帝逼父母签下的。
所以他不敢信崇安帝,也不敢信任何人。
然后,他把父母的战死怪到了崇安帝头上,他对虞淮的冷漠也有这个原因,所以拒婚抗旨。
再说顾百里的外室,外室里的姑娘其实也大有来头,前面提到薛母带赤军离开,崇安帝的伏击下,也有人跑了。这些人过不下去了,就来投奔了顾百里,但是身份原因,不能见人。于是顾百里就办了一个别院安置她们,后来被人说是养外室,他觉得挺好,既能让虞淮崇安帝不快,又能让这些姑娘安稳就一直没有解释。
上一章写到崇安帝要坑杀赤军。
顾百里没想过反,他只是恨。崇安帝身边的人,没有可能是他的人。朱公公一个太监怎么在乾清宫门口和顾百里讨论国事,那是受崇安帝指示,来探顾百里口风的。
顾百里也知道。
满城尽着绿甲,是崇安帝给顾百里最后的试探,如果顾百里看到绿甲想反,那么赤军连带顾百里都要死。顾百里一个人去了皇宫,和崇安帝演了一场戏,他以‘自己无能’为由要想自刎,被崇安帝拦下,随后顾百里辞官交虎符。
让赤军看到,是崇安帝保下了他们的将军一条性命。
在这个内容前,顾百里做过一个决定,就是学会信任。
他把赤军交给崇安帝,问崇安帝,我可以相信你吗?
崇安帝说可以。
之后顾百里就去了江南追妻去了,而江南有谁,有沈大公子。当时虞淮到了江南,听到顾百里自刎的消息,大办喜事,正好被顾百里撞上,气得他吐血……
就各种虐身虐心吧。
再慢慢牵开所有的阴谋阳谋。
而故事主线还有两个大的事件,一个是江南水患。赤军被皇帝派来救灾,这里设置的水患是千年难遇,堤坝全崩的那种。沙袋堵堵不住了,怎么堵,用尸体堵。
这些尸体就是赤军在救灾时牺牲的人。
之后大梁人民对赤军的印象好转,可惜薛忍不会同意,他发布了一本书叫《恶人论》,大致内容就是,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那么他是好人还是恶人,一个恶人做了一件好事,他是恶人还是好人。
就是为抨击赤军。
怎么解决的呢,是我女鹅虞淮解决的。
虞淮起初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公主,不干啥正事,就是吃喝玩乐,顾百里也气她身上没有公主之责。
但是虞淮会察言观色,也会辨人。
虞淮就看出顾百里的短板,顾百里一介武夫,只会用武力还解决事,还没有情商,在赤军面前下各种军令,谁要是说大梁一句不是,就是军杖五十。而在大梁面前又不准让他们说赤军的不好,就搞得里外不是人。
虞淮擅长这个啊,她左右逢源,在上面这个剧情点想了一个解决办法: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恶人,用时间线来判断,在人们现处的时间点,谁做了坏事,那么他就是坏人,谁做了好事就是好人。
大概就是瞎扯带懵,让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