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昏黄夜色中,整座岛屿灯火通明,还有光线极强的探照灯,照亮整个施工现场。
弯曲对称的环形匝道,仿佛是烽火台下蜿蜒的阶梯,循着点点火光,铺在了深邃的海洋上。
这座铁灰色的跨海长城,终于完成了海平面以上的所有工程。
等待着它的,是海平面以下,漫长艰难的隧道沉管深挖、安装。
普通民众一觉醒来,便被南海隧道跨海大桥圆满完工的消息炸得心花怒放。
横跨南海海峡,可供车辆、高铁快速穿行的隧道,跨海桥阶段随时可以畅通。
只要政府开放通车,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从立安港开车到南海!
这种前所未有的刺激体验,推高了南海隧道的关注热度。
任何新闻里,都能见到南海隧道完整示意图,那道弯弯曲曲的通道,亮起了立安港-长浪、金屿-宝岛两段,好像两只手,即将在南海握住对方。
金屿人工岛的跨海大桥对接,显然比长浪人工岛对接工程更震撼。
当完整的新闻配图出现,所有人都期待着能够登上金屿人工岛的宽阔观景台,去看一看温润如珍珠的岛岸边,气势如虹的跨海桥。
更令人诧异的,是新闻专题采访。
总工程师翁承先,在谈论金屿人工岛与跨海大桥对接工程时,没有回避金屿发生过的问题。
他说:“金屿人工岛对接,比计划晚了两个多月,因为在设计过程中人工岛和桥梁出现了不匹配的误差,所以我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这个错误。像大家看到的环形匝道,最初的设计之中是不存在的,它盘旋对称的花型,是这个错误带来的美丽结果。”
做项目工程的,总会轻描淡写遭遇过的困境。
一切尘埃落定,回首金屿人工岛焦头烂额的改图、测算、重置方案,也不过是浩瀚海洋里的一朵浪,拍在岛屿上,留下了湿润的水泽,不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