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却热闹的婚礼,从傍晚一直持续到深夜,部落里大大小小所有的石锅全部被搬到了火堆上,每一口锅里都炖了不同的肉类,大块的鱼肉腌制后包在芋头叶子里,做出来的焖烧鱼块肉质细嫩鲜美,没有酒水,大家便喝着鲜美的鱼汤,在这个连拜堂这个词都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时代,在族人和亲人的见证下,两个彼此倾慕相爱的人,许下了白首不离的约定。
石姜大哥让人把自己抬了出来,和叔姒的大姐坐在一起,一脸欣慰地看着叔姒和颜少姜——虽然没有拜堂成亲的仪式,但是叔姒坚持带着颜少姜叩拜了天地、神明和大哥大姐。
这个仪式非常的新奇,所有人都一头雾水,不过,大巫的决定是没有错的,族人们尽管一脸懵圈,却还是跟着乖乖照做了……于是,原本只想和颜少姜拜堂成亲的叔姒,爬起来之后才发现,两个部落的族人居然全都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一起拜了。
叔姒:“……”算了!等过了今晚,以后再慢慢科普吧!拜堂哪能全族一起拜?又不是集体婚礼!
新婚第一夜,叔姒有些紧张,不过,大约是以前在部落里看过别人滚草坡,颜少姜这家伙居然很会!两个早已深爱彼此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代价就是第二天叔姒起不来了……
大姐二姐是笑着来跟他告别的。
“从前你就什么都不会,我和大姐不知道多担心你以后会饿死。不过,幸亏你找男人的眼光很好。”二姐笑着弯下腰,摸了摸叔姒的额头,“少姜一大早就跑出去给你抓鱼了,听说你爱喝鱼汤?惯得你!”
作为部落里负责狩猎的主力军,颜少姜只要在部落,每天都会带队出去捕猎打渔。这些收获都是属于集体的,要想给叔姒开小灶,就只能趁着捕猎队还没出发,赶早独自去捕猎了。
“二姐,你们今天就回去了吗?”叔姒有些不好意思,害怕两位姐姐看到他身上的痕迹,忙把自己缩进了兽皮褥子里,只露出了一颗脑袋,微微泛红的大眼睛依依不舍地看着两位姐姐,“二姐,下次来,把象儿带过来给我看看吧?他出生到现在,我还没看到过他呢。”
象儿是二姐的第一个孩子,比芦儿迟生半个月,不过据说生得非常壮实,很早就开始喝肉汤了,因为二姐的奶水根本不够这小胖子吃,这次二姐过来,因为怕路上遇到危险,就把象儿留在了部落,有三个父亲照顾着,总比抱着他出来风餐露宿要安全得多,毕竟小婴儿再强壮,也总是容易生病的。
“下回我来换盐的时候一定带他过来,等他再大一点了,我还想送他过来,让你多教教他呢。”二姐使唤起自己亲弟弟来,依然是毫不客气。
“好!正好到那时,阿茅应该也回去了,把象儿扣在我这里,不信二姐你不会常来看我。”叔姒狡黠一笑。
“好了好了,不要多说了,咱们两个部落又不远,往后有的是见面的机会。豆叔,依我看,今年虽然大家都学会了如何修筑你们的山塘堤坝,但应该是赶不上今年的夏月雨季了,这话我不好说,你可以去与石姜族长商议一番,还像之前那样,在雨季的时候收留其他没有堤坝的部落,就像你们修筑堤坝那样,让他们帮你加固堤坝。”
这段时间,大姐应该一直在观察良渚部落的山塘堤坝,毕竟是连续两次正面扛过大泽洪水的,大姐对于夏月洪水的恐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担心一道堤坝拦不住洪水,趁着还没走,便提醒叔姒别忘了加固第二道堤坝。
“那到时候大姐也带着族人们一起过来躲避洪水吧?”其他部落人丁兴旺都没办法立刻修筑好堤坝,更别提刚成立不久的象坞部落了,一想到再过不到两个月,大姐二姐又要过来,叔姒暗暗窃喜。
“还用你说?大姐早就与石姜族长说好了,咱们会赶在夏月洪水之前过来,然后帮你们一起加固堤坝。”二姐忍不住戳了他一指头,说来说去,还不是担心这小东西?石姜族长这样子,即便接好了骨头,养好伤也要好几个月,如今良渚部落好不容易盖好了这么多新房子,其中一座还是叔姒住的,两个姐姐哪里舍得这么好的房子让洪水给冲垮了?
反正她们住在树屋里也住习惯了,唯一的弟弟决不能再吃那个苦。
送走了两位姐姐,部落里再次忙碌了起来,颜少姜带着人去更远的草甸子里采集了各种豆的种子回来,晒干了准备等雨季过去就立刻开始种第二茬豆子。叔姒也没闲着,他带着徒弟和留守部落的族人们,用细细的藤蔓编织了更细密的渔网,在大泽附近张网抓了许多半大的鱼苗回来,从山塘引来河水,把鱼苗养在了之前坑死猎物的凹荡内,只放了一小半的水,拿来养鱼苗正好,这样等到雨季来临的时候,流下来的雨水便能把凹荡填满。
叔姒还从野外移栽了好些野梨、毛桃、野柿子、橡树之类的小苗,种在凹荡附近,这些树苗长大之后,能在炎热的夏季为鱼塘里的鱼虾遮阳,产出的果子还能吃,他还找到了一种好像桑树的植物,上面爬了些能做茧的虫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没进化完的桑蚕,也移植了一些种在部落里,这样一来,原本因为造房子被挖的光秃秃的部落,居然也有了一丝绿意。
不过,真正让叔姒惊喜万分的是,因为部落黄土不够、四处寻找新的挖土点的部落挖土队,居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深紫色的陶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