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盈利,成本几毛钱几块钱的药卖到几十块甚至几百块;原本几颗量够足的药就能吃好的,偏偏将其稀释;治标不治本,等待患者再次光顾。
医患矛盾发展成今天这个局面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纵观医疗史上医患关系最友好的莫过于走地医生遍地的那个时代。
在走地医生还没有盛行的时代,广大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十分差。
哪怕是很小的病,在落后的贫困地区都有可能因为找不到会治的人而拖成大病,或者因为不治而出现可怕的后果。
因此发生的残局实在太多太多。
可是城市里的医师都供应不上,哪里能顾及到贫困的山旮旯里。
这时候一些懂医的有识之士就站出来了,他们主动放弃城市安定的生活开始游走行医。
一路跋山涉水犯险,还得兼顾看病与采药。
那时候的游医济世救人不是一句空口号,他们在用自己的生你践行着济世救人这四个字。
每一天都在逆天而行,或许哪天走进了一个山就被山中毒物野兽恶咬了,又或许走在哪个坡遭遇了恶劣的天气摔断腿了。
除了天灾,还要遇到各种各样你想象不到的。
他们以凡人之躯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也许他们还没找到病人就已经死在赶去救人的路上了,就算找到了也不一定能找到治病的药材。
所以游医留下来的医书里记载着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药方,流传在各个地方,后世人称之“偏方”。
有一本很着名的医药典籍《本草纲目》里就记在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药方。
无法想象那些古代游医涉猎有多广,当然此处特指有药效的那些古古怪怪的药方。
部分存在明显错误的、以讹传讹的药方不在举证行列。
那些活着走到患者旁边接诊的游医除了帮病人诊治,有条件的还会传授村民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
本地村民学会简单的医术或者医疗常识以后村民有病会直接找他们帮忙看诊,平日里他们和其他村民一起下地干活。
这些人的医术甚至称不上不够高明,但他们却极受周遭村民的爱戴。
村民在他们的帮助下也解决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
游医和后来跟游医学习医术的人做这些事不是为了敛财,他们质朴纯真,是真正热心的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