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早就没有了以前的贫穷,一路从县城过来,到处可见菇房,现在安平县早就成为有名的蘑菇种植基地,特别是石桥村蘑菇全国闻名。
而江楚林边开车边问:“珊珊,咱们修的这条水泥路,你觉得咋样?”
“不错,要致富先修路,这路没有以前的石头路颠簸。”
江楚珊回着江楚林的话,老家变化确实挺大的,他们到老家,是江楚森过来接的,几年不见,她这个堂哥发福了,都有小肚子了,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总归显得油腻了,果然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她借着拢头发摸了摸自己的脸,她开年29岁了,马上就是迈过三十岁的门槛了,也该好好地保养了。
一行人说着老家的变化,很快就到了石桥村大队,安平县城是种蘑菇发家的,而论种蘑菇,还是得看石桥村,所以越靠近石桥村,路边的房子就建得越好。
可以想见石桥村那边的房子会更好,果然靠近石桥村,这里的房子都修成楼房了。
“老支书回来了,哟,还是京城的水土养人,老支书看着年轻了。”
一到大队,村口的广场正好有几个晒太阳的人,见到他们回来,有那相熟的,便开始打招呼。
江国平笑哈哈回道:“京城的水土养人不养人,我不知道,但是这半年可几乎没有晒太阳。”
打招呼的那个人,笑道:“可不就是,人啊,不晒太阳,就不会老相。”
因为那个人辈分高,江楚珊几人便主动跟他打招呼,又得到了一波赞扬。
现在石桥村大队的人,提起江楚珊来,谁都要竖大拇指,不是一般的旺夫旺家,瞅瞅江杨两家,一水的大学生,就是他们自己也都沾光,现在石桥村大队的好生活,可是江楚珊的功劳,要不是她帮他们大队引进蘑菇种植技术,他们哪里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当初他们真是眼睛瘸了,让一直在外面当兵的杨新洲回来捡了便宜。
就在他们感慨的时候,杨栓福领着王香苗出来了,他们老两口有三四年没有见过孙子孙女了,平常只看过杨新洲拿回来的照片呢,心里哪里能够不想。
“平平,安安,快来让爷爷看看。”
杨栓福一到村口,眼睛就黏在儿子身边的平平和安安,立马激动地喊了起来。
而王香苗的眼睛也热切地盯着,和她同龄的老太太,谁不是孙子孙女抱不过来,偏偏他们家的,远在京城够都够不到。
平平和安安从小没有跟爷爷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对于爷爷和奶奶的印象,完全来自每年雷打不的蘑菇和花生,对于爷爷和奶奶还真是没有什么感情。
不过他们回来的时候,爸爸和妈妈交待过了,要他们哄爷爷和奶奶开心,于是俩小孩儿便倒腾起小短腿,跑到爷爷身边,脆生生地喊了声:“爷爷!”
杨栓福高兴地答了一声:“哎!”
他孙子和孙女地声音就是响,而且说话也好听,一口普通话,听着就是聪明娃娃,长大了一准的也是大学生。
“平平,安安,我是奶奶。”
王香苗也赶紧出声,平平和安安又赶紧脆生生地喊了声奶奶,把王香苗喊得眉开眼笑,赶紧上去一手拉一个地稀罕。
这边杨栓福赶紧上去跟江国平和李美玲道谢:“谢谢亲家一直帮忙照顾孩子。”
江国平摆手:“应该的,再说平平安安乖巧懂事,带着不累。”
这边王香苗撇嘴,她大孙子能不乖巧吗,而这边杨栓福他们寒暄了几句,正要分开各回各家。
回杨家的路上,杨栓福老两口一门心思地逗孙子,而杨新洲领着媳妇儿,还有弟妹,吭哧吭哧得提着大包小包,就像地主家的长工一样,而前面的人就是他们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
终于回到了家里,老两口直接简单地问了下几个儿女的情况,然后便去带着孙子孙女玩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