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御驾亲征只在两种情况下才使用,一是战事岌岌可危,皇帝孤注一掷,御驾亲征,胜则扭转战局,负则亡国。如北宋的宋徵宗御驾亲征,被金军俘虏,随行皇后,妃子遭受百般凌辱,皇后不堪凌辱,以死名节。北宋从此灭亡。
二是战场绝对性的胜利,这时,皇上御驾亲征,带着一大群妃子,文臣武将,指点江山,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对方,赢得天下美誉,美人喝彩。如唐高宗远征高句丽,兵不血刃,凯旋而还。但后面,吐蕃犯境,遇到硬茬了,便命薛仁贵率兵出征,薛仁贵兵败大非谷,损失十万大唐男儿,只率百十余骑回朝,从此郁郁而终。若高宗御驾亲征,吐蕃四十万大军拼了老命也会将高宗活捉。
吴非凡暗忖,此次出征吐蕃,李隆基没有御驾亲征的必要,吐蕃相帅坌达延才能出众,善于用兵,又奸诈异常,在他主政的十余年间,吐蕃兵强马壮,国力空前,自武周以来,茧食了大唐大片土地,眼下,士气正盛,若李隆基御驾亲征,坌达延必将集全军精锐攻御营,大唐将士岂不是被动作战,凶险异常?
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举世皆浊而唯我独清。目睹群臣那如痴如醉的意淫,吴非凡震惊不已,难道大唐就没有一个清醒的臣子?武将,头脑简单,就罢了,可是那帮自诩文可定国,计可安邦的文臣,也如同醉酒般地喝彩,他们的忠心和睿智在哪儿去了?
吴非凡忧心不已,虎目射向姚崇,姚崇神情黯然,面呈忧虑,吴非凡豁然明白,并不是大唐无识大局之人,只不过囿于自己的私利。姚崇是不支持李隆基御驾亲征的,群臣亢奋,他又法像张说那般无耻。只要有人出了头,姚崇定会支持。
大唐不缺人才,缺的是能说真话,针砭时弊的勇士。
苟利国家以身死,岂因福祸而趋避之。
吴非凡心一横,出班奏道:;陛下,微臣有本奏。
李隆基被诸臣的欢呼冲昏了头脑,他大手一挥,欣喜道:;吴爱卿,有何事上奏,请速为朕道来。
吴非凡朗声道:;回陛下!微臣觉得陛下不必冒险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都把目光射向了吴非凡,李隆基更是惊谔不已,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诧异道:;吴爱卿,朕大军未出,你竟说出这等不吉利的话,何为冒险?给朕道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