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政后,很多事情本来都是一步一步趋于完善,比如大方面的征兵,荒城财库每年统计的增幅,百姓赋税徭役的减免政策等等,该减则减,该免则免,从其他本地大族手上生财有道,填补财库空缺金银,愿意当兵的给予家中补贴,个人军饷上涨等。
小的方面,从解决百姓生计民生着手,改善百姓家中衣食住,每年收入等等。
行策设规,荒城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只要他一旦称王称皇,这渐渐好转的荒城形势,瞬间便会土崩瓦解,不出三日,大蛮大军就会兵临城下。这一点,秦恒看的很清楚。
如今的荒城,虽说有十万荒士大军,秦老粗也给他留了点家底,可这点家底,尚且还不能完全掌握在他手中,就算是三万大庆步卒全部忠心耿耿,听命于他,可说到底,这点兵力,能跟拥兵数百万的大蛮王硬碰硬?
一旦硬碰硬,那就真是取死之道了。要知道,早年大蛮大军可是拗着劲,能跟甲天下的大庆军,打得你来我往的虎狼之师。
如今大庆军名存实亡,那个在大蛮王心中只认平生唯一对手的秦老粗身死。大蛮王岂会将窝里斗,自己人把自己人打得只剩下这么点步卒,还不知道能不能领军的秦森儿子放在眼中,就算是如今他掌握荒城的这则消息传回幽都荒城,传入大蛮王的耳中,估计他听到后,也只会是一笑了之,或者笑着说一句,小打小闹,先不去管他,随他折腾,等南北之战有了结果,再回头收拾他。
秦恒心中很清楚,不说是大蛮王看不上他如今拥有的这点兵力,就算是大蛮六路大军的任一主将,估摸也不会将他如今的这点实力放在眼中,皆是将视线和主力放在南北之战中,不去计较荒城的这点小打小闹。
为期月余,与大蛮北华山主将杨进砷率领的六万精锐大军的攻伐抵御战,最终以大蛮军伍退走而告终。
其实说到底,这一战也不是荒城胜了,而是主将杨进砷得到蛮王手令,要他率军返回两国边境,要汇兵总攻护疆城。荒城不过是好运气,加上一部分实力罢了。
而且说到底,杨进砷所率领的所谓精锐大军,不过是大蛮精锐中中等层次的水平,不是精锐中的精锐,否则就靠荒士十万大军,以及六千由大庆军步卒演变成的重甲骑军,如何抵挡得住?
归根结底,大蛮王不计较秦恒在眼皮子底下的小打小闹,最主要的前提,就是秦恒不去称王称皇,要明白,一座天下怎么可能容许有二主。一旦他做了此举,大蛮王就会立刻兴兵来伐。这一点,秦恒无比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