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对呀,这个人去太湖了,如何了呢?
忽然一只灰色的鸟儿轻轻落在赵匡胤眼前,脚上挂着一只小小脚筒。
赵匡胤认识,这是徐咏之的鹦鹉喳喳灰。
张德均伺候在旁边,过来解开脚筒,把纸卷进给赵匡胤。
“臣已尽得太湖水军,将打着叛军旗号进扬州城。——徐矜。”
果然还是这个干弟弟省心。
“朕知。”赵匡胤回了这两个字,放进喳喳灰的脚筒。
得赶紧把东京汴梁的事情放下,毕竟攻克眼前的敌人才是大事。
许多人后来写到这场扬州之战的时候,往往认为石守信和王审琦就足够能够打下扬州,赵匡胤过来,只是为了惩戒李重进,就像是班主任过来从后窗看大家一眼的意思。
当然不是。
李重进相当有实力,难得的是,他有威望。
这一年的李重进四十出头,年富力量,一部有点卷曲的钢髯和大嗓门让这个人很像是一个粗人。
当然不是了。
同样是大周最重要的藩镇,李筠是一个糊涂蛋,但李重进就是一个扎手的野心家。
他可能会受到身边人的背叛,但一直在追求事业上的进步。
别的不说,就说他在淮南军的这些经营,就志不在小。
一个大老粗,居然到处劝农劝桑、租地借牛,安排自己的士兵和军官在本地成家。
扬州繁华,我们知道《送孟浩然之广陵》里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满满的羡慕,这里在隋唐都是水陆码头,直到清中叶运河淤塞,才变成了今天看起来不够起眼的三线城市。
这么说吧,如果让李重进在淮南军屯扎二十年,而且这二十年没有什么大的水旱灾,他可能就会有对抗朝廷的实力了:他的人会布满淮南军中,许多他手下的儿子长大成人,他们只知道有李使相,不知道有赵官家。
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一打垮李筠,就立刻勒令李重进搬家。
你去山东,把地盘交给我的人。
调动自古就是天子掌握诸侯的手段,你做得不错啊,那我调你去一个新大区好了。
日本战国时期的德川家康,就曾经被丰臣秀吉发去当时鸟不拉屎的关东去,而且秀吉指着一片海滩说:“我觉得你可以在这里筑城。”
家康就老老实实把那块海填成了平地,这就是今天的日本东京。不过也因为被安排去填海,他躲过了入侵朝鲜这个苦差事。
李重进对抗调动,最后只好和赵匡胤撕破了脸。一来他怕赵匡胤把他调到山东之后趁机收走兵权;二来,是他这两年把扬州建设得实在太好,他舍不得。
殊不知,再好的地盘,再多财富,也要有命去花,有命去享受,才是对的。倘若安全都成了问题,那纵然手上有多大的花花世界,也是: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徐咏之眼里已经看见扬州的城墙了。
扬州虽然是个大城,但没有什么雄关、坚城。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财富和人口。
东汉末年,有个大军阀叫做袁术,就曾经盘踞淮南一带,甚至真的称了皇帝。
今天的我们无论读小说、电视剧或者玩三国游戏,都觉得袁术是个蠢货,手底下的将领那么弱,居然也要称帝,谁给他的勇气?
其实就是淮南这块土地,这块土地能提供财富、粮食和兵员。
如果你还能够控制长江,把今天马鞍山、芜湖、南京、湖州这些地方把住,那就更好了,袁术就评价过,“此地精兵辈出”,这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丹阳兵”。
有钱、有精兵、有粮食,这就是袁术的底气,人是最好的城墙,而粮食,是最好的护城河。袁术的衰落,也是因为一场致命的蝗灾,一年的粮食几乎绝收,军队就开始以人和桑葚为食物。
所以要打扬州,就要切断扬州和江南的联系,如果你打的是扬州一座城,那就不难,如果你要打的是扬州和江南诸郡,那就要像柴荣上次一样,打上两年。
之后也还有几次扬州之战,结果都差不多,如果扬州有水军,能够从南边给城市支持,扬州就能守很久。
如果北军能够切断江面,或者迂回到江南去,扬州就会很快崩溃。后世元进攻南宋的扬州的时候,节度使李庭芝也守了一年多。
这也是为什么李重进要拿重金出面去收买太湖水贼。
太湖水贼能从南方走私粮草、兵器和药物,扬州就能撑上一年。
只要保住扬州一年,李煜的内心肯定就会起变化,从中立变成扬州的盟友。
这就是李重进的安排,他准备用这种休克疗法来拖垮赵匡胤,宋军十万大军,每天都要消耗很多粮食和金钱,等到北方再有契丹的进犯,李重进就能趁机把淮南诸郡收回来。
“水军!”
这一天李重进在巡城,扬州城的观察哨大声报给李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