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零章 要求老高了......

真缺何瑾家里一口吃的咋滴?

然后,杨一清就气得夹了一块肥美的鱼肉嗯,真香!

“行了,你小子别给老夫灌迷魂汤了。”边嚼着鱼肉,杨一清边闷闷说道:“老夫挑选官员,首要看重的可是能力,你那些人脉并不算太重要!”

这话一出口,何瑾忍不住就笑了:老头儿一点都不实诚嘛,心里都从了,嘴里还要来硬的

“哎呀,杨尚书你说这个就没意思了,这通商互市一事要是没有我,你哪儿有荣登二品大员的机会嘛。我都办成了这事儿,还觉得我没能力?”

杨一清捉筷子的手不由一紧,恨不得将筷子插何瑾的嘴里:简直太不要脸了!

这时代的明朝大臣,讲究谦逊有礼,要有淳淳君子的风范。像何瑾这样自己往脸上贴金的,老头儿还是第一次见。

可,可何瑾这句话,还真不算自吹自擂。

毕竟,他说的也是事实。

于是杨一清老脸一抽,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满桌的美食上。

但何瑾要的就是这效果,老头儿一退缩,他就越上赶着:“杨尚书,依我看来不管忠奸正佞,咱俩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呢,对于这商部的日后规划,我也有自己小小的谋算。”

老头儿继续吃菜,但中间还是忍不住‘嗯’了一声,表示我在听。

“商部无论再怎么难搞,说白了还是两头儿。一头儿就是京城这里,您老要沟通调衡,将关系理顺,让陛下和朝廷满意。”

“另一头儿就是榷场那边,得有个聪明能干、精于实务更精通商务,最好还要跟蒙郭勒津部落有点关系,得让明蒙两方都信服。同时呢,还要有过带兵打仗,练兵统御经验之人”

听到这里,杨一清忍不住开口打断,道:“老夫自然知晓,只有榷场那边儿做好了实事,才是老夫在朝堂挺起腰杆儿的底气。”

“你说的精于商务、甚至跟蒙郭勒津部落有点关系,老夫都十分认同。可为何两方都结盟了,还非要一个有过带兵打仗,练兵统御经验之人?”

“因为互市的利益,要拿来深化兵制改革嘛”何瑾就一摆手,随意般言道:“京营这里我已打好了样儿,只需建立军校,然后按部就班向京营推行就行。可边军那里,总得先弄一个试点出来吧?”

“而且我记得,年初的时候吏部右侍郎王鏊大人上书,建议陛下大举乾纲,召募边方骁勇之士,严加训练、厚许军饷以御边关。”

“可惜当时我还没入京,没收拾那些勋贵武官。陛下得奏后,顾虑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敢轻易推行,深以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