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大明宝钞对应的,其实就是我朝的铜钱。可我朝又没有那么多的铜钱,百姓自然就不认大明宝钞了。故而,民间交易不是采用铜钱,就是用金银,甚至有些乡里宁愿以物易物。”
“这些本宫懂。”张皇后点头,催促道:“你继续”
“要想重新确立大明宝钞的信用,使得商贸加快流通,造福百姓,自然需要恢复朝廷铜钱的储量。可开采铜料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劳民伤财,当然比不上回收民间的铜料,重新熔铸。”
“而民间的铜料都用于了什么?”说到这里,何瑾不由笑了起来,道:“臣不敢说七八成,至少六成都用在了这铜镜上。”
“皇后娘娘想想,寻常百姓娶个老婆,能没有个铜镜?整日让老婆对着水盆梳妆打扮,这样的人家谁会嫁?”
“所以,铜镜对于百姓来说,几乎就是刚需,每家每户都不可能没有的。”
这时候,何瑾便捡起一片玻璃镜,道:“可微臣弄出了这等无色镀铅的玻璃镜,清晰度是铜镜的百倍,而且造价还比铜镜便宜很多。有了这玻璃镜,百姓们还留着铜镜那破玩意儿干啥?”
听到这里,张皇后不由恍然大悟,接着何瑾的话道:“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用低价回收铜镜,重新熔铸成币。只要百姓手里的大明宝钞,能兑换足量的铜钱,他们也就会重新相信大明宝钞!”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何瑾点点头,不由对张皇后刮目相看:虽然她理解得还是很粗浅,但这对于一个毫无经济学基础的明代妇人来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怪不得,人家是独受后宫三千恩宠于一身,还把弘治皇帝治得服服帖帖的皇后呢。
而闻听这等好消息的弘治皇帝,更是内心火热无比。
忍不住在殿中踱步起来,越是看何瑾,越是觉得嗯,自己怎么就没坚定意志,把康宁公主嫁给他呢!
如此芝兰玉树,自然要栽在自家庭院里,才安心爽心嘛。
可下一瞬,弘治皇帝笑着的脸忽然凝固了,剑一般的目光陡然刺向何瑾,又沉声问道:“那征讨鞑靼一事,你又作何解释!”
这时候,弘治皇帝心中是已千肯万肯,让何瑾搞玻璃镜的生意了。甚至,不搞他都不答应。
但是!教唆太子穷兵黩武,满脑子想着轻启战端一事,也决不能轻饶。否则,大明朝赢在了现在,输在了未来,又怎么能行?
然而,他这话一落,朱厚照就跟看白痴一样看向弘治皇帝,道:“父皇,今夜怎么喜怒无常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征讨鞑靼那般重大之事,怎能听风就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