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信看着激动异常的各大门派之人不屑地发出一声冷笑,随后,杨信不再关注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而是静静地等待着,杨信对江湖中的人情事故根本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张无忌的踪迹。
忽然,杨信眼中精光一闪,看向远处,只见一个道童装扮的人正在对着自己打旗语。旗语,是杨信为了士兵们远距离传递信息特意设计出来了。
看到旗语,杨信瞬间明白,自己布置的暗哨,已经发现了张无忌的踪迹。
前来祝寿之人的目光根本不在杨信这群三代弟子身上,全部聚焦在张翠山的机会,杨信身体一晃,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众人眼前。
“禀公子,已经找到张无忌的踪迹。”一名道童装扮的士兵立即带着杨信远远地离开,然后指着紫霄宫的一处长厅。
“公子,张无忌就在这里面,而且劫持张无忌的人很懂兵法,明白小隐隐于市的道理,使用灯下黑之计,将张无忌劫持到此处,为了不打草惊蛇,我们只是远距离监视。”
“好,你们做的很好,剩下的就交给我了。”杨信说道。
杨信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长厅,发现两名身着蒙古军装的人正在挟持着张无忌。
“各大门派的眼睛都是瞎的吗?如果说这两人穿着江湖侠客的衣服你们分辨不清还情由可原,但穿着这么明显的蒙元军装你们都看不见吗?就让他们堂而皇之地跟着你们混进了武当?”杨信冷冷一笑。
“或者,你们各大门派已经投靠了蒙元,所以才让这两人顺势进入武当。”杨信双眼一眯,随即又出了长厅,来到张三丰身后,用传音入密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张三丰。
杨信如此做,就是为了打消张三丰心中的芥蒂,借寿辰之际,伏击江湖同道的名声确实不太好听,但如果各大门派投靠了蒙元,那就不是江湖门派之争,而是华夷之争。
果然,听到杨信的传音入密后,张三丰脸色大变,同时,用传音入密对着杨信说道:“青书可放手施为,老道绝不阻拦。”
杨信微微一笑,再次无声无息地潜回长厅。
这时,张三丰的寿辰已经接近尾声,众人该献的礼也献了,该吃的也吃了,该喝的也喝了,然后就僵持住了。
张翠山明白各大门派齐来武当就是为了谢逊的下落,便准备开口打破僵局,以图占得主动权,结果,张翠山刚要有所动作,便被一掌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