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听宴如那孩子说,她弟弟很有天赋,高中的时候就给他老师当助手了。那会儿教导他的老师都还不是他姐夫呢。后来还去了首都水木那边的实验室进修过,回来自己承担了一个项目的研究,人还没毕业,研究成果就出来了。”
都是搞科学研究的,太清楚天赋的重要性了。
这孩子要真的像何荷说的那样是个搞研究的好苗子,这不是把人给逼出国吗?到时候人肯定不会回来报效祖国了。
“你把这孩子的资料给我一份,我问问看情况。”
何荷跟她丈夫对视一眼:“我找余蓉问问,看她有没有。我跟着孩子的姐姐也就见过一次,不太熟悉。”
何荷去给余蓉打电话,余蓉性子急,直接过来了。
“正好我叫小如给我寄了一份资料过来。她给她弟弟在国外找到关系了,国内这边也要找担保的,正好问我愿不愿意,我就答应了。”
余蓉把档案袋打开,取出资料递给何荷丈夫的二伯。
老人接过来,戴上老花镜认认真真的看了会儿,点头:“这孩子看上去挺不错的,学习很有自觉性,主观能动性也强,最可贵的是他对实验节奏和方向有种天然的敏锐感,这是天赋,锻炼不出来的。属于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他把资料又递给他大哥和其他兄弟们看了一会儿。
何荷丈夫家的几位老先生虽然不是个个搞学术研究的,但大差不差都在这个圈子里。看了资料,到底怎么回事心里也就了然了。
不过是些想走捷径的老家伙,为了更上一步,或者退休能有个好待遇,就打上了孩子的主意。最主要的是,这孩子才研一就已经出了这么大的成果,在他们看来,给他一点优待,让他再开个项目也不是难事,下次再让他过就行了。
哪知道孩子人小脾气不小,直接撂摊子了。
第二天,本来还是休息日,何荷二叔就去了单位,叫来助手让他把省大教授抢的那篇论文找出来给他看看。
助手动作很快,中午没到就送到了他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