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二姐先到的家。
回来的时候,董宴如都已经把裴妈打包带回董家村了。
她在家里养了几天,脸上的青肿痕迹消退不少,只有眼窝周围,还有胳膊上有没有退散完的於痕。
董宴如也很狗。
她拉着裴妈回去,还不让她清闲,把堆积的账本丢给裴妈,撒娇卖乖的求着裴妈帮她核算。
本来心情很郁闷,甚至都要不想活了的裴妈被她这么一闹,不说心结全消,至少有人陪着说话,又有事情分散注意力,整个人状态好了不少。
早上起来吃了早饭就去遛个弯儿,跟乔妈他们在院子里吹拉弹唱玩一上午。中午搭伙吃饭,下午去办公室算账,晚上再一起吹吹牛,这日子过得可舒坦了。
村子里,除了乔妈老两口,裴妈,还有另外两户人家的亲家也过来小住。几个城里来的阿姨凑一块儿,聊聊工作,聊聊自家孩子,再聊聊去哪儿玩,心思都放在外面了,对家里孩子的态度可比以前还好。
其中一个阿姨就是搞妇女工作的,听裴妈说了点自己跟儿媳妇之间的矛盾,就拿自己和身边人做例子,开导了她。
有了同龄人的开导,再加上就像他们说的,未来的小儿媳妇虽然个性强势,但对他们老两口可好,还有什么奢求的。
再说了,他们有单位,有退休金,医疗也能报销,不见得非要孩子给他们养老,既然这样,大家干脆就不要走太近,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就行了。
心里肯定是不舒坦的,但能咋办?让儿子儿媳妇离婚?还是去打回来?
这事儿到底还得孩子们去解决。
董宴如把裴妈丢给乔妈妈他们开导,自己则引了发生争执的两方,还有大队长,村委们坐到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两位叔叔,咱们呢今天是来解决问题的,所以等会儿不管你们听到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先别吵,咱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大家共同富裕,不是谁把谁踩下去。”
听到董宴如的话,那俩同村的叔叔犹豫了下,点点头。
他们都知道董宴如在首都读大学,是个顶厉害的孩子。村里这几年的变化都是她带来的,榆树村对她就跟自己村的亲闺女一样,他们董家村不能让外人看扁咯。
“叔哇,我呢,先把目前的施工计划跟你们聊聊。这片竹山面积很大,但实际上属于你们的并不多,还有一部分是属于村集体的。这个你们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