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董秋身边的陌生男人

学长笑嘻嘻的问老师他们这里还有哪方面需要加强的。

老师说他过来的时候,看到路边有景观植物,难道农家乐不配一个植物种植和养护小组吗?

原本董宴如是打算把这个工作交给村里人做的,但是老师提出来了,她也就顺势点头同意。给谁做都是做,钱不会少给一分,但能跟农大的老师搭上关系,这点来说也不亏。

还有一个,她是搞园林设计的,其中植物规划种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跟农大这个专业的同学打好关系,以后想要什么特殊植物,直接就有门路了,不比还得求人牵线强?

双方一拍即合,他们这个毕设小组下面又多了一个整活的景观植物培育和种植的三人小团队。

至于这三个名额如何分配,就跟他们无关了。

土地平整的速度很快,七百多平的使用面积,暂时就先搭了个办公室出来。

这边的建筑规划已经报上去了,估计再有一周施工队就能进场。

董宴如给拍了现场照片,赶到县城的照相馆洗出来,然后给老师寄了过去。

这个项目不在老师眼里,但是自己的学生能结合当地实际和周围的环境创业,还能运用所学知识,在老师看来,这个学生就没白读这么多年的书。

板房办公室搭建起来之后,董宴如他们几个一合计,直接找了镇上的施工队来做工程项目。

因为都是内行,施工队的工人也不可能糊弄他们。再加上董家村护短的名声十里八村谁不知道,再说包工头他们也想打造一个名片出来,以后能接的活也多些。

紧赶慢赶,在董宴如去学校开会之前,董妈妈的鲜鱼庄也开业了。

董宴如取了个巧,买了一台大彩电,弄了个录像机,上面放的是榆树村和董家村合作种植蔬菜,养殖冷水鱼的场景。这也算原始版的追踪溯源了。

来董妈鲜鱼庄吃鱼的,点名都要山里的冷水鱼,价格虽然贵几块,但味道的确不一样。

他们这边除了冷水鱼,也做普通的河道网箱鱼。因为是自助餐,普通鱼15块钱一个人,冷水鱼20块钱一个人。包含了锅底,小料,白米饭和五六种零食跟自制的饮料。

价格挺贵的,但是也不至于说吃不起。

这两年工人的地位虽然一降再降,但工资还是涨了不少。差不多在人均一百块左右。双职工家庭,一个月来消费一次也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