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这个创业的想法我个人很支持。你们村的自然条件不错,人也齐心协力,如果由你们村来带动其他几个贫困村一起发展,我个人是非常看好的。但是,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要申请财政补贴和信贷补助,我希望能看到更具体的东西。”
董宴如偏头想了想:“那我回去先做个计划书出来,到时候还请镇长您多费费心,给指点指点。”
镇长哈哈笑起来,就喜欢跟这样懂事机灵的人说话,省心!
做一份花卉种植园的报告不难,她的电脑里就有很多现成的样本。申请补助也不难,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镇上肯定要扶持,甚至把她树立成典型。
但是董宴如不想要这个典型,她以后在村里的时间不多,并不太想把自己绑在种植园上。
所在提交了申请和计划书之后,她拉着村长,大队长,还有村里几位确定不会外出打工的叔伯甚婶娘开了个会。
“我的建议呢,就是以村集体的名义来建立这个花卉种植基地。先从花卉入手,再逐渐扩大到绿化用树上。而且以村集体来办这事儿,比用个人名义更让合作单位放心。毕竟,人可以跑,村子跑不掉对吧。”
她说完,几位叔伯也跟着笑起来。
“可是我们都没做过,燕子你打算留在村里发展?”
“不,我会离开的,但是我走之前会想办法帮村里完善这个计划。另外,我已经给我同学打了电话过去,她和她家的技术员会给我们村提供一定的支持。当然,来回费用和这期间产生的吃住费用都由我来承担。”
“不行。”村长发话了,“既然是给村里办事,就不能让你来掏这个钱。我们村再穷,这个费用还是能支付的。”
董宴如笑了笑,没跟村长争执。
“我呢,是建议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一个公司,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确定股份,完了再根据需要优先聘请村民做工,按照等级标准支付工资。这一部分和年底分红不冲突。”
“那这样的话,岂不是来做工的人越多,占的便宜越大。”
“所以就需要村里来协调控制了。我的建议是,优先提供岗位给村里的五保户,然后是技术岗位,能者竞争上岗,再然后才是普通的工作岗位,这一部分就需要协调了,最好是按照家庭人口来确定用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