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大可不必叫弟弟 栗连 2292 字 8个月前

【目目:怎么回事小老弟,没大没小的。】

从前他们亲密无间,整天把“你姐”“我弟”挂在嘴上,此时沈瞳顺口埋怨,并没有觉得十分不妥。

然而这半开玩笑的一句,久久没有得到回应,又让她脸上难得轻松的表情再次归于沉寂。

说起来,她和棉花糖弟弟高中并不同校,恢复联系也就近两年,关系早就不如当初亲近。

当初这位神童以15岁的低龄录取a大,她还是刷微博看到的消息。

若非如此,大概她也不会通过他的好友申请——沈瞳想考a大的研究生,需要有熟悉情况的人帮忙指引。

曾经她比他成绩好,是班长、学生会长、威风八面的大姐姐。

如今,他们云泥之别。

沈瞳对着对话框兀自尴尬,“撤回消息”点了几遍,屏幕显示:超过2分钟的对话无法撤回。

良久,对面总算有了回应。

【m:导师叫我,先下了。】

【目目:哦,好。】

【目目:麻烦了。】

【目目:谢谢你……】

她努力想显得态度自然,谁知对方下一句话,又让她当场石化。

【m:最近比较忙,可能没法及时看消息,有事打我手机,1397797。】

沈瞳常年扮演失踪人口,对三次元信息捂得严实,交换手机这种行为在她看来,绝对属于人际交往越线。

她紧张地盯着那串数字,像盯着一串毒蛇,到底没有礼尚往来,供出自己手机号。

最终,她含混地应了句“好”,抢跑似的率先下了线。

傍晚时分,宿舍的同学陆续归来。

背后一团热闹,聊八卦,看综艺,拆零食包装袋……沈瞳戴上降噪耳机,继续在她的角落里自闭。

两首音乐切换的间歇,她从舍友的对话中听到一个词,忍不住转身插了句嘴:“你们刚才,说的是什么活动?”

满屋的空气突然安静。

沈瞳高冷,全系闻名,她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既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因为她纯粹是个局外人。只有当考试临近,沈瞳才进行最低限度的人际交往,单向的那种——别人问她借笔记,她借出,别人道谢——口头谢过就行,请客吃饭大可不必,更深程度的人情往来,对她而言只是负担。

从大一入学到现在,没人见过她主动参与宿舍聊天。

“呃,一个国际会议,机器人什么的,下个星期要在s市举行。”室友a说。

“导员让我们系出十个志愿者,要形象好,还要英语口语流利,这上哪儿凑去。”室友b摊手。

“哎,其实沈瞳你可以的,你雅思9分,肯定行……”室友c说到一半,猛地住了嘴。

学霸天天争分夺秒,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和出国,凡是集体活动一概缺席,这种长达一星期的会议,她不可能愿意腾出时间。

果然沈瞳立刻摇头:“我没空。”接着便塞回降噪耳机,继续像个雕塑一般端坐学习去了。

三小时后,等其他人都沉入梦乡,埋头刷完了两套题的沈瞳才动了动。

打开浏览器,输入“icra”(注1),刷出一长串新闻,今年的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果真花落s市。

沈瞳神情专注,一条条顺着往下读。搜索文库中还列出去年大会的论文集,她也逐一点进去浏览,清亮眼瞳中倒映着一条条专业术语:deeplearning(深度学习)、neuralwork(神经网络)、motionandpathpnning(运动与路径规划)……

天书似的英文论文,统统被打包下载,用一个隐藏文件夹小心收纳。

同一目录下,相同命名的文件夹,按照年份整齐排列。

如果让其他人看见,一定会大跌眼镜。

这是机器人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

而她就读的专业、考研的方向、出国申请的院系……全都是经济金融类。

作者有话要说:注1:icra,iionalferenrobotidautomation,机器人技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曾于2011年、2014年于中国上海、中国香港举办。

感谢@陈不知不吱去年的手榴弹,这篇让大家久等了,谢谢读者的耐心。评论前200发红包。

一句话:弟弟值得。目目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