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贺文炎一直看着颜菱,稍微有点异常立马发现了。
颜菱把手放下来,手里躺着刚刚放进去的甘蔗,只是快要断成两节了,而中间,卡着一颗牙。
“掉了?”关键时刻贺文炎比颜菱想的多,“上面的下面的?”
颜菱刚要说话,突然想起来自己掉了一颗牙,立马闭上嘴,用手指了指上面。
“上面的牙掉了,要放到下水沟里。”贺文炎回想起家里的大人交代的,“我们去把牙扔了。”
“嗯。”颜菱点点头,这回也不闹着吃甘蔗了。
“怎么了?”徐金燕正在厨房里烧热水,毕竟人家帮家里干活渴了喝的水不能给落下了,这些都要准备。
虽然天气已经不热了,但是干活的人出汗多,所以一天到晚要喝不少水。
烧开的水放碗里凉上,谁渴了就过来端一碗喝。
这边刚把水烧开,想着回屋把暖水壶拿出来先灌一暖水壶呢,就看见两个孩子出来了,只是闺女的脸色不太好看。
“乖乖的牙掉了,我们去扔了。”贺文炎知道乖乖不想说话,帮她解释。
“掉了?”徐金燕没在意,毕竟闺女的牙已经松了好长时间了,小孩儿年龄都会换牙,所以没有多惊讶,“是上面的门牙吧?扔门口下水沟里就行。”
“好。”贺文炎答应着,颜菱在他身后,一句话都不说。
“乖乖怎么不说话?”徐金燕好奇,平时闺女的话可不少。
“牙莫啦。”颜菱捂住嘴,瓮里瓮气地说。
“牙没了怕什么?谁还不掉牙,难不成你一直不说话了?”徐金燕笑了,本来以为闺女是因为没吃到想吃的不高兴,没想到只是牙掉了一只就这样,“那其他的牙都要挨个掉,到时候也不说话?”
“嗯。”颜菱默默点头,等牙齿长出来之前,她都不要说话。
只是颜菱注定坚持不下去,因为第一颗牙还没长出来的时候,第二颗牙又掉了。
先掉的是前面两颗牙,接着是它们旁边的,一直到两人上五年级的时候,颜菱一口小奶牙才全部换掉。
五年级的颜菱已经比同龄的小孩都高了,十来岁已经爱美了,知道让大哥大姐他们帮自己买好看
的衣服。
颜峥颜崎一个比一个宠妹妹,颜青青颜红红姐俩陆陆续续毕业了,一个留在学校那边教学,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回来,另一个学的经济专业,直接在分配的银行上班。
颜峥没有干预过两个妹妹的志愿,颜红红最初是想报政治学,后来改成了经济学。
除了最小的两个孩子,家里所有的人都有工作。
颜峥是四个人中在家时间最长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家,不需要个任何人请示。
最可怜的可能是颜崎了,在部队里一年能出来的日子寥寥无几,陈小朵在镇上教学,寒暑假的时候会去探望一下。
在部队两年,颜崎回家探亲的次数屈指可数,不过有陈小朵偶尔去一次,日子还算可以。
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家里几个大人,现在地都分了,不需要跟以前一样去大队里干活。
这么一来家里就闲下来了,颜爱国都打算是和以前一样去山上拉石头,虽然颜守山不能跟过去,但自己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莽撞,上山下山自己一个人能干的过来。
颜峥第一个不同意,现在不算工分了,上山拉一车石头,最多一块钱,他自己没钱的时候家里的几个人已经够辛苦了,他自己有钱还拿了爹娘这么出力?
只是家里的人都闲不下来,颜守山会木匠,能帮着别人做点桌子凳子什么的,颜爱国也会,但是他觉得这个挣的钱不如上山拉石头多。
因为会木匠活的不止一两个,村里人多多少少都会一点,不是结婚的时候不需要这么多大件。
总的来说还是家里没钱心里慌,颜峥说过多少次颜爱国都不放心,他觉得这个父亲做的不够,几个孩子干什么都没帮上忙,一心想帮孩子多挣点钱。
最后颜峥一打算,掏钱给家里开了个小卖部。
位置也不用选别的,地方就选原来的家里,从盖了新房子之后旧房子就没人住了,平时只放了点东西,后院养的那些牲畜也没搬。
开小卖部不用多大的地方,前院挑两间屋就可以。
本来于桂香老两口不想去新家,他们都觉得旧房子住的还挺舒服,但是家里几个小辈一直劝,最后才同意搬家。
旧房子空出来以后没大有用,颜峥想着把前面的位置改一下,门口再放几个凳子让人歇着。
至于小卖部里卖什么,针头线火柴什么的,家里需要什么卖什么,卖的最多的是烟和小孩喜欢吃的糖果。
粮食也卖,不过不多,只卖了他们这边没有的大米小米。
而且还能捎带东西,有家里人不方便去镇上和县里的,要什么东西,提前一天说好,第二天颜爱国去镇上进货的时候都能给捎回来。
这么一来颜爱国果然不喊着上山拉石头了,因为忙呀。
他们村一百多户人,看的不多,但是他们家这个位置好,虽然在村子的边缘,但是后面几个村子去镇上的时候都能路过。
他们村里有小学,附近几个村只有这一所小学,本来隔壁村也有,后来他们这边的学校扩建了,盖了新房子,那边学校就取消了,所有的学生都到这边来上学。
这么一来学生就多了,颜家在小卖部不大,但是平常需要的东西都有,还能帮忙买东西,可比自己跑镇上轻松多了。
关键是东西也不贵,有的甚至比镇上供销社的还便宜,这么一来谁还找麻烦跑远路?
而且还收鸡蛋,这是于桂香提出来的,她外甥长生不是在供销社里工作吗,供销社也卖鸡蛋,进的鸡蛋是哪里的都有,有时候路远运回来的鸡蛋都破了不少。
于桂香见过一回,又想着自家的鸡蛋卖给收购站价格便宜,就提了一嘴。
长生特别好说话,而且还是这个对自家招呼过不少回的大姨,更是一听她的话就答应去问问。
一问是可以,不过少了不行,毕竟称鸡蛋也费工分。
于桂香一想,他们家的鸡蛋事不多,但是整个村里的鸡蛋可不少,要是平时把鸡蛋都送到他们家放着,等攒够了再往镇上送一趟,这可比挨个去在上跑容易的多。
这供销社也说了,只要你鸡蛋多,人家还能派拖拉机过来拉。
这么好的事于桂香能拒绝?当天就说定了。
徐金燕平时在家里看个小卖部还能织个毛衣,干点别的,自家赚钱自家花,平时买卖东西还没人管着,比供销社里的售货员过的还自在。
要知道现在供销社里的售货员可是金饭碗,开
个小卖部比他们过的还舒服,有什么好不好的?
徐金燕从一开始就觉得特别满意,自己虽然以前的日子过的不容易,但是从闺女出生以后一天比一天好。
特别是几个孩子上了大学以后,不说全村都羡慕她家出了好几个大学生,单比现在几个孩子的工作,拿出来一个就比村里一大半人家都好,更不用说四个孩子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