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第 394 章

大娣和招娣同岁,她的情况最复杂,父母独女,爷爷奶奶大伯二伯都还在,但是……农村地方,大家懂的,涵休看她真的很勤劳能干,心灵手巧,重要是有一手好厨艺的,就让他成了自己的姐姐。

嗯,名正言顺让工具人亲爸走正规收养手续,上了户口本的那种。

涵休可不做白工的,替别人养女儿,还留有后患。

是不是觉得好多娣?

在这种半闭塞的乡下,女孩子基本都是娣娣娣的,十个有五个是叫这个名字的。

哦,算小名。

这村子的规矩,等上学了,要户口了的,就会有自己的名字。

家长们还特懒的,直接找学校的校长帮忙改呢。

涵休这个校长也真的非常省事,知道她们是要和涵休一起上学的,直接从大到小梅兰竹菊完事。

相当敷衍。

就是名字都叫习惯了,涵休一时没能改过来的,还是依然这么叫着。

不是不想喊她们的大名,而是混过古代的涵休,特么的听到这名字之后,有种自己成了大少爷,身后跟着的是是个丫鬟!

虽然好像本质上,这四个女孩都是涵休雇佣来照顾自己的,好像也没差,但是涵休觉得好掉份的,不想喊。

论跟班档次的,这是他带过最差的一届!

不是说梅兰竹菊资质本事这种档次,而是跟着涵休混的档次!

咸鱼的跟班什么时候这么落魄过?

特么的,跟着他都混不上每顿一个鸡蛋了!

太丢脸了。

曾经他古代大少爷身边的丫鬟,可都是富家小姐般,锦衣玉食的,这让涵休怎么能爽。

只是没办法,年纪小,没主权。

经济不自由则人格不独立的,手上一分钱都没有的涵休,只能暗自伤感。

其实,本来涵休还是有零花钱的,足足十块,算是村里的头一份,可让小伙伴们羡慕了。

涵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的,家里都是公职人员,在这个年代,可吃香了,不差钱。

要是连零花钱都不给的,让涵休在这小山村里待着他恐怕要爆炸。

无奈的是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观念差异的,涵休“乱花”钱的事情被大人们……主要是大堂侄子夫妻知道后,他的零花钱特权都没收了,统一收归大人手里,由大人管。

涵休抗|议了。

抗|议无效!

找亲生的家长?

抱歉,都忙着呢,联系不上。

涵休无奈,只能接受了。

涵休干啥了?

也没干啥,不过是以每人每月两块钱的价格,聘请了四个跟班照顾他罢了。

美名其曰,身为爷爷,给孙辈的孩子们零花钱。

在这种时候的乡下地方,对孩子来说,两块钱的购买力还是很惊人的。

哦,可能对经济条件困难一点的大人来说,也是一件非常过分浪费奢侈的事情。

大堂侄子夫妻恰好就在这个行列里。

据涵休知道,大堂侄子一年的收入也不到三百块,涵休这种一个月八块,一年九十六块,直接折腾掉他家三分之一收入的行为,是坚决不能够纵容的。

大人都没有这么多零花钱呢,小孩子当然不能有。

在涵休绝食(假的)的威胁下,最后双方商量谈判的结果就是,零花钱没收,但是涵休作为拥有者,可以申请商量后,经大人手花这些钱。

然后这些钱就被涵休申请来吃吃喝喝……

以及学费。

为什么吃吃喝喝后面要用省略号这样一言难尽的标点符号?

因为涵休的零花钱自由没有之后,不爽泄愤地找便宜父亲申请到零花钱涨到二十块一个月了,为的就是吃得更好喝得更好。

他每天的牛奶,就是花高价,让人隔天路过帮忙送来的,只有县里人才能喝上的鲜牛奶。

只是堂侄子夫妻俩真的是节省惯的人,涵休想吃啥喝啥的,都批准允许,毕竟这是涵休亲爹妈给的钱的,城里人花自己的钱不心痛。

但是想要全家,或者胆敢将好吃的好喝的给几个照顾他的妹纸的话,他们就会采取非常非常手段了。

打骂是常规操作,关小黑屋才是恐怖。

关键是,不能占涵休便宜的话,一家之主大堂伯父开口钦定的,几个堂哥也赞同拍板了,谁都不能逾越的。

说什么他们又不是没手没脚,没得让涵休亲爸养全家人的。

这样做不仅会让他们被戳脊梁骨,也容易造成分配不均,引起家庭矛盾。

大堂哥家里还没分家呢。

一家二十几口按涵休的标准吃,涵休亲爹给的生活费是真的啥都不剩了。

说啥有多大碗吃多少饭说得忒自豪,还说剩下的钱省着,能从小就给涵休攒老婆本的,搞得涵休想要发脾气生气都找不到切入点。

最后,还是涵休再找便宜父亲开口,才将这些零花钱充当家里所有女孩子上学的学费的,总算将这笔越存越多,存越久越不值钱的零花钱花出去。

按照巩家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大堂侄子夫妻的想法,女孩子是根本不需要读书的。

学太多了,生外向了,就是祸害。

这里面,还有大堂侄子夫妻大女儿的事情。

大堂侄子夫妻是很正常套路的媒人介绍,家里做主结婚的,这年代,普遍结婚早、生孩子早的,在两人身上,也没有多大出入。

就是大堂侄子媳妇生第一胎的时候,出现问题了,过早生育,难产,大出血差点没救过来。

当时就被断定了是生育艰难了。

恰逢什么事都上纲上线政治正确的年代,他们也受到影响的,觉得已经有一个女儿了,也没什么不好的,对大女儿是各种好投入的培养的。

供书教学的,都读到高中,说是这一带最宠女儿的人家也不为过。

结果好像也不赖。

高中毕业的大女儿,顺利地认识了市里的工人,嫁了过去。

过程虽然有所波折,但是也算是高嫁,村里的头一份了。

结果呢?

为了讨好婆家的,居然明知道婆家不怀好意地想要将大堂侄子中年得来的宝贝二女儿卖了换钱给小儿子丈夫买工作的,还配合行动。

等大堂侄子夫妻知道事情不好了,报警的时候,更是撒谎误导打掩护的,延误了最佳的救援时机。

虽然是顺藤摸瓜地找到一个拐卖儿童妇女团伙的,但是因为重要关键人在抓捕中拘捕反抗被击毙的,他们的二女儿宝儿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