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经个商

荀彧没有多说,他先是在地图上研究了会,继而问,“管子所论的官山海?”

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后世的国有民营人家管子在几千年前就玩出花来了,铁矿归国有,经营权交给商人,完事还征税。而盐铁专卖,官营,征税,历朝历代都有变化,无非是太平盛世,交于商人营业,财政困难时,收为国有。

如此反复横跳,左右摇摆。

如今刘意说要对冶铁业放权,荀彧一脸我就知道。

不是不尊敬刘意,而是这类事史书里头太多例子了。

搞的刘意一点骄傲感都没有了,“所幸人杰中文若只有一个。”

荀彧压根不给她面子,“凡是遇盐铁两业,熟读《管子》再正常不过。”

前头还有个武帝对商人重税,搞的一出大事,再遇上刘意,他们自然要提高警惕。

不过人同样有个毛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即便有例在先,他们当真不要?”

荀彧没立即答复,他代表不了别人,低头沉思片刻,“可

以问问。”

荀彧并不是处处和刘意唱反调,更多时候他是担心过快的改革引起不满。所幸刘意很懂得打一巴掌给一颗枣的道理。抢走士族的佃农后,刘意愿意让出这块利益。

不过在找来士族之前,这事还得和底下官员聊聊,一来听听群众的声音,二来提前给士族打个预防针,不行可以再谈谈。

会议照样安排在老地方,从事以上基本都到齐了,崔琰几个也在,刘意扫过众人,平静开口,“管子有言:唯官山海为可耳。诸位都是有识之士,可否为我解惑一二,一述缘由。”

在场每个都是人精,刘意不是那种兴趣一来就要和你讨论人生的人,今天把人叫到一起,忽然说起这件事,加之前几日传闻的工匠之事,大伙很快明白过来。

刘意要对盐铁下手。

当下便有人道,“桑大夫有言,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今天下大乱,民有饥,兵不足。若交于他人,如何能得利。”

另一个便道,“桑弘羊不效法先古,争权谋利。武帝之后民不聊生,否则怎有盐铁之议。”

“即便盐铁之议又如何,盐铁之议后官营不变,可见宣帝仍旧赞同此法,不然哪来的孝宣之治。”

“我看你是书读糊涂了,盐铁之议当政者乃是霍光,足下是赞同霍光之举吗?”

“胡扯,宣帝未改之法,岂能与霍光并论。”

这两个一个批评霍光,一个说桑弘羊,标准的借古讽今,说完一个就站起,迫不及待叙述自己想法。虽然语气激烈,但行为上彬彬有礼。

刘意想了会,可能这就是文人吧。

她要是吵不过别人,估计就是拿着剑架在别人脖子说好。

听完这场辩论,刘意再说,“依卿所见,眼下乱世,乃是非常时刻。是要盐铁官营,可我听闻,官营生产农具不便,敷衍了事,价格昂贵,贫民更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