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家的焦虑不同,李中易丝毫也不担心拖时间的问题,契丹人结束内乱之后,肯定咽不下属珊军差点被全歼的苦果,他们必定会南下。
以李中易的见识,他心里非常清楚,满朝的武将之中,除了他之外,包括赵老二在内,没人是契丹铁骑的对手。
李中易自从归周之后,一直刻意的隐藏了行政方面的惊人远见和才华,目的就是想给群臣一个印象:他李某人善于将兵,却不善为政。
有缺陷的人,才好控制,如果李中易真的是文武双全,柴荣即使不宰了他,恐怕也绝不敢用他。
其实,李中易采取的正是赵老二当年使用过的韬晦之策,只有善于将兵,才有机会掌握住枪杆子。
掌握了枪杆子,才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才有可能出政权。
赵匡义见李中易的态度不冷不热,心里边也有些打鼓,他临来之前,曾经夸下海口,一定让李中易至少保持中立。
现在,李中易的不软不硬的态度,却令赵匡义的心里边,瞬间没了底。
五年多前,赵匡义被李中易瓮中捉了鳖,至今引以为奇耻大辱,却又拿李中易没有丝毫办法。
自从那次被李中易俘虏之后,慕容延钊就一直和李中易很亲近,据赵匡义的暗中观察,简直都不亚于和赵匡胤之间的关系。
慕容延钊的态度,深深的刺痛了赵匡义,他曾经冲着赵匡胤声嘶力竭的大声吼叫:“总有一天我要宰了慕容化龙。”
赵匡义记得很清楚,赵匡胤当时冷冷的训斥他说:“竖子,不足与谋!”
赵普却说:“三郎啊,慕容化龙那可是令兄关系最铁的兄弟,此事你确实做错了。”
如今,李中易的冷淡态度,令赵匡义心头火起,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