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和一向讲究食无语,所以,就算是年幼的宝哥儿,也是闷头吃饭,不敢吱声。
按照李家吃饭的老规矩,吃多吃少都随意,但是,各自碗内的饭菜,必须全部吃光,不许剩下一粒米,否则,就等着挨李家老爹的臭骂吧。
李达和骂人非常有水平,从来都不带半个脏字,却可以骂得你头晕眼花,面红耳赤。
这位老郎中挂在嘴边的话是,一粒粮食一粒血汗,浪费粮食是要遭天谴滴。
饭罢,李中易和李中号两兄弟,手里捧着茶盏,陪李达和聊天。
“大郎,此次回京,既任的是闲职,你正好在家里修养一些时日,补补身子。另外,二郎也该定亲了。为父生性懒散,成日里也就是医馆和家里两面走,咱们家在开封这边既无亲朋,人面也窄,二郎的亲事就由你定下便可。”李达和这一开口,倒把李中易吓了一大跳。
开什么玩笑?自从曹氏被李中易赶出家门之后,李中昊一直对他就异常冷淡,屡屡恶语伤人。
李中昊对李中易本人都是爱搭不理的冷脸,李中易选定的媳妇儿,能在他手上捞着好么?
老话说得好,爱乌及屋,反之是:恨乌也会及屋。
“阿爷,孩儿想考中了进士之后,再定亲事。”李中昊已经抢先表明了态度,这让李中易暗暗松了口气。
从很久以前开始,李中易就一直秉承着,不做媒人三代人的做人原则,坚决不想掺合别人的家务事。
佳偶变成怨偶的事,李中易看得太多了,难免会有些后怕,避之惟恐不及。
对于李中昊的当面顶撞,李达和倒没有生气,他只是淡淡的反问:“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
李中昊挺直了腰杆,大声说:“我乃名医之后,当朝郡公之弟,若中了进士,何等样的高门贵女娶不进门?”
哟嗬,李达和仿佛不认识李中昊似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竟然没有拍桌子痛骂之。
李中易的注意力,倒是被当朝郡公之弟,给吸引了过去。
嗯,这几年送李中昊去国子监读书,倒是没白费了一番心血。
说实话,以李中昊的进学底子,如果不是李中易厚着脸皮,找柴荣以军功相抵,替他换来了一个国子监的名额,他还真就无法通过入学考试。
天下学子,千千万,可是,能入国子监的又有几人?
“阿爷,二弟既有如此高雅之志向,不如等他中了进士,孩儿再帮着张罗?”李中易也想看一看,李中昊这几年究竟学得怎么样了?
自从柴荣继承了大位之后,大周朝至今只开过一次恩科,总共也只点了十几名进士。
如果不是柴荣早亡,大周朝的进士,肯定比大清朝的进士,含金量要高得多!
原因其实很简单,周承唐制,尤重进士科,而且每科只取十余人。
唐亡之后,历代中原王朝都是以武立国,少有重视科举的君王。